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金属工艺   10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复合材料——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调研了纳米复合材料——GICs(石墨层间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原理及模型,并介绍了在GICs结构研究中用到的现代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3种不同加工热处理制度的Zr-1Nb合金在堆外高压釜内360℃、19MPa水中的吸氢性能,对其影响因素和吸氢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吸氢动力学,建立了吸氢动力学方程,计算了吸氢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氧化薄膜对锆-4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氧化薄膜对Zr-4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对样品分别进行了350℃和400℃各10 min,15 min,20 min和25 min氧化.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氧化生成的样品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小角掠射X射线衍射分析(GAXRD)表明,生成的氧化物为非化学计量的六方相氧化锆.样品在0.5 mol/L的H2SO4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试验发现,氧化后样品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有所提高.而用纳米压痕仪试验的结果表明,氧化后样品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和较低的弹性模量,意味着氧化后样品可能有更好的耐磨性.400℃氧化样品对合金性能的提高优于350℃氧化样品.  相似文献   
4.
用水热法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制备了NaZr2(PO4)3晶体,对其合成机制进行了讨论,采用XRD,SEM,IR,TEM和BET等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NaZr2(PO4)3晶体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尺寸分布在100nm~400nm之间,晶体平均孔隙直径为7.566nm.与沸腾回流法相比较表明,此水热法是更为有效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5.
测量A0纯铝在去离子水中的极化曲线用来模拟反应堆池壳的点蚀.研究表明A0纯铝在去离子水中很容易钝化.实验中用美国EG&G普林斯顿应用研究公司生产的273型恒电位/恒电流仪测量模拟孔电位,极化曲线表明模拟腐蚀坑处于钝化状态,即便是氧化膜破裂,腐蚀坑也发展得很慢.用pH计测量孔中pH的变化,并得到其工作曲线,此曲线表明带有氧化膜的点蚀坑坑内存在明显的酸化现象.并对A0铝池壳的服务寿命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堆内辐照对锆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的概况,浅析了堆内辐照损伤的机理,并重点探讨了主要的堆内辐照源——中子辐照对锆合金微观结构与氧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堆外离子轰击模拟堆内中子辐照研究方法的进展概况,并就离子轰击实验参量的选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纯锆表面注入了1×10~(16)ions/cm~2~1×10~(17)ions/cm~2的镧离子,并在500℃条件下进行了空气氧化增重研究。用XPS分析了注入的镧、锆的价态;用AES分析了镧锆氧三元素的深度分布;用0.3°小角X光掠射(GAXRD)分析了高温氧化时氧化锆的相转变。结果表明,纯锆表面注入La离子后,其抗高温氧化性能显著提高,且注入剂量越大效果越强,注入氧化膜以La_2O_3和ZrO_22种形式存在;由于La离子的注入,促使形成大量四方相氧化锆(t-ZrO_2),而且减少四方相氧化锆(t-ZrO_2)向单斜相氧化锆(m-ZrO_2)的转变,这是纯锆氧化速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沉积法,将铝基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浸入到(NH4)2TiF6溶液中,制备出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并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了热处理。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试样的微观形貌、结构及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的形貌依赖于AAO的特征,薄膜是由外径大约200nm,壁厚约40nm的TiO2纳米管阵列组成,薄膜厚度约25μm。原位模板法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为非晶态,在400℃空气中焙烧2h转变为锐钛矿相TiO2。经过650℃焙烧仍保持纳米管结构,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锆、铪材加工技术的进步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熔炼、轧制、热处理、无损检测等锆铪材加工的关键环节综合评述了我国锆、铪材加工技术的进步和现状,指出目前我国锆、铪材加工技术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希望国家采取扶持政策,使该行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真正实现我国核电国产化,锆材国产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MEVVA源对Zr-4合金分别进行1×1016 ions/cm2至1×1017ions/cm2剂量的铈离子与铌离子注入,比较了Ce/Nb离子注入对Zr-4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铈离子注入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Zr-4合金的抗氧化性能,而铌离子注入则在一定程度上使Zr-4合金的氧化性能下降.GAXRD分析显示,铈离子注入促进了氧化锆由单斜相向六方相的转变,但铌离子注入却对氧化锆相的转变没有影响.并探讨了Ce/Nb离子注入影响Zr-4合金氧化行为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