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30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提出了一种实验上可行的,通过光学谐振腔内多通道参量下转换过程直接产生多色连续变量对纠缠频率梳的方案,腔内增益介质为周期极化的准相位匹配的钽酸锂(LiTaO3)一维光学超晶格.通过连续变量纠缠判据证明了每个通道中产生的每对参量光之间是相互纠缠的.讨论了对纠缠频率梳的纠缠特性随系统参数的变化.此方案在量子通信网络中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本文通过混凝土强度试验,分析了混凝土试件,因不同因素强度偏低,混凝土强度随时间不断增长的现象;提出了混凝土在一定的环境下具有后期持续增长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该文介绍世界各国无轨电车的发展简史,分析其性能优缺点,并展望运用新技术的无轨电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4.
以上海500 kV地下变电站辅机系统为原型,对辅机DTS系统设计遇到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辅机系统结构复杂,测点信息较多的特点,提出从外特性进行仿真,通过设备模型和关联模型建立搭建系统模型的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故障模型分为状态故障和模拟量异常两个类型。考虑辅机后台监控系统的复杂性,采用了前背景分离的设计方法,大大减少了监控系统仿真的工作量。该成果对国内其他地下变电站辅机DTS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通过介绍高阻型电压差动保护的原理和主要特点,重点分析了某变电站3号主变高阻抗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分析表明,由于保护装置公共绕组流变与500 kV和220 kV流变特性相差较大,在近端大电流故障电流下将产生差流.从而导致高阻抗差动保护误动.提出通过调整RADHA差动回路可变电阻的串并联阻值.提高高阻抗差动保护整定值的方案.从而解决了外部故障时RADHA因较大穿越电流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及电压造成的误动.调整后保护校验正确,目前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
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优先的变电站仿真智能评价方法,利用目标优先的逻辑方法,把变电站事故处理的操作评价过程抽象成地图线路搜索系统一样的直观逻辑,并以此实现了地下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智能评价体系。该系统能够灵活地完成诸如变电站正常和事故巡视、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的培训任务的智能评估,给予学员全面、客观的操作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电能质量指标作为智能评估理论的辅助判据,进一步提高了评判的客观性。本系统的构建有效地提高了变电站仿真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地下变电站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变电站全部采用室内封闭式组合电气设备(GIS),其电站环境也是封闭式的,因此需要大量工业辅助设备保证其安全运行,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对运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和虚拟开发平台对复杂的地下变电站运行环境进行虚拟再现,针对地下变电站的特点对学员进行地下变电站日常巡视、操作和事故处理等仿真培训.经测试,该培训系统扩展性好、真实感强,可模拟变电站的扩建和改造,在虚拟变电站中进行变电设备的在线编辑,满足地下变电站长期规划下的仿真培训需要.  相似文献   
98.
袁成  王景祥  张小化 《金属学报》1997,2(3):193-195
目的 观察奥丹西酮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方法 8 名接受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单次和多次口服16mg 奥丹西酮后,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并用PKBP-N1程序在计算机上拟合。结果 奥丹西酮表现为二房室模型, 其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β为4.3±0.5h 和5.7±0.7h (P<0.01), Cmax 为42.6±3.8μg/L 和49.2±2.3μg/L(P<0.05), Tmax为1.8±0.2h 和1.8±0.1h, AUC0~∞为643.2±84.7μg/h·L 和833.4±96.7μg/L·h (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次口服奥丹西酮后与单次口服相比, 体内有蓄积现象, 消除能力下降, 生物利用度升高。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感染患者体内盐酸洛美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比较口服和静脉滴注、空腹与进餐、不同剂量、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时的体内过程和动力学特征,体内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洛美沙星在体内均表现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空愎和餐后口服洛美沙星200 mg后,显示食物可使该药物吸收过程明显延长,T1/2 ka分别为0.39±0.18和0.47±0.20 h,Tmax分别为1.3±0.3和1.6±0.4 h,但Cmax下降不明显。单剂量空復口服洛美沙星 200, 400 和 600 mg 后,Tmax分别为 9.8±2.9, 10.7±4.0 和 11.2±3.9 h, Cmax分别为1.5±0.4, 2.4±0.8和3.8±0.9 mg·L-1, AUC0-∞与剂量呈比例增加,体内药代动力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单剂量静脉滴注药物600 mg后Cmax为3.1±0.9 mg·L-1。与单剂量给药相比,400 mg, bid连续口服7d后的Cmax和AUC0-∞均显著增加,蓄积因子为1.45; 600mg,每天1次连续静脉滴注7d时AUC0-∞比单剂量给药增加不明显,蓄积因子为1.10;其他参数变化不显著。在各种给药条件下,洛美沙星原型药物24 h尿排出率均在50%左右。结论 体内过程呈线性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0.
针对T型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判据中CT饱和的检测判据不足,通过对CT饱和原因及其影响的仿真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T型线路电流互感器饱和的检测方法.大量的A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判断T型线路中CT的饱和,有效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