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73篇
矿业工程   111篇
冶金工业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Flotation of kaolinit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hexadecylammonium brom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AshasbeenextensivelydiscussedinRef .[1],theselectiveseparationofbauxiteisextremelycom plexinseveralcases ,theproblemsinvolvedarenotyetfullyresolved .Thetechnologicalschemesofposi tive flotationorreverse flotationseparationofalu minum silicatemineralsfromdiasporicbauxiteweresuggested[2 ,3] .The positive flotationseparationofbauxiteisfinishedbydepressingaluminumsilicateganguemineralssuchasillite ,kaoliniteandpy rophillite,andusesanioniccollectorstofloatdias pore .Phosphate ,s…  相似文献   
102.
铁闪锌矿的腐蚀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afel曲线、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铁闪锌矿与浮选药剂相互作用的界面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H对铁闪锌矿的腐蚀电位几乎无影响,但随着pH增大,腐蚀电流增大,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元素S^0急剧减少,羟基化作用变大;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是铁闪锌矿的腐蚀剂和浮选抑制剂,Ca(OH)2在成本和性能上,都是碱性浮选介质中最佳的pH调整剂.  相似文献   
103.
硫化钠在硫化铜矿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a_2S在硫化铜矿矿浆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单矿物试验,发现Na_2S在两种矿浆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即Na_2S在矿浆中水解所生成的HS ̄-离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会氧化生成元素S°吸附于矿物表面,从而导致该矿物可浮。还介绍了Na_2S在硫化铜矿浮选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4.
The behaviours of complex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PbCl2 on the surface of galena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hyd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galena (PbS) in chloride media. By means of solution chemistry calculation, the production and dissolution of the products PbCl2 were studied. And the passivation of the galena was studied by Tafel cur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bCl42− is the main form of PbCl2 presented in the saturated potassium chloride (KCl) solution. The PbCl2 crystal is easy to precipitate when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chloride ion ([Cl]T) is equal to 0.92 mol/L, and it is inclined to dissolve when [Cl]T is more than 0.92 mol/L. The chloride complexing reaction rate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Fe3+ion concentration when it is less than 6×10−4mol/L, while passivation occurs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 when Fe3+ concentration is larger than 6×10−4mol/L. The reaction rate increases obviously when KCl is added, since the activity of Cl increases; thus accelerates the dissolution of PbCl2.  相似文献   
105.
石煤微波空白焙烧-酸浸提钒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微波空白焙烧-酸浸提钒与传统加热焙烧一酸浸提钒和直接酸浸提钒的对比实验,考察H2SO<,4>用量和浸出时间对石煤中钒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煤在700℃下微波焙烧60 min,H2804用量为矿样质量的22%,浸出温度为90℃时,V2O<,5>浸出率达到83.50%,比传统加热焙烧一酸浸提钒和直接酸浸的浸出率提高约30%.通过对焙烧熟料酸浸和直接酸浸时Al2O3浸出率的分析发现,V2O<,5>浸出率与Al2O3浸出率呈正相关性.结合矿物晶体构造与微波加热原理,探讨了微波焙烧改善酸浸提钒的机理,认为微波焙烧可破坏含钒云母的晶体结构,是提高V2O<,5>浸出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砷金精矿中配入不同比例的低砷碳酸盐型金精矿,使其所含硫、砷及铁等主要矿物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研究给矿中铁砷摩尔比对难处理高砷金精矿细菌氧化一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砷金精矿中铁砷摩尔比直接影响细菌预氧化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细菌的活性和溶液中铁砷摩尔比的变化,给矿中铁砷摩尔比越高,溶液中的铁砷摩尔比也越高,且随着给矿中铁砷摩尔比的增加,溶液中铁砷摩尔比的变化幅度加大,给矿中铁砷摩尔比介于4.6~2之间,有利于细菌预氧化和氰化浸出,铁、砷氧化率分别由6.14%和7.38%提高到89.90%和93.60%,金、银浸出率分别由64.18%和35.93%提高到97.78%和88.83%,较好地改善细菌氧化效果,稳定和优化细菌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7.
硫化镍和黄铁矿浮选性质相近,常规浮选工艺分离难以获得合格产品。研究亚硫酸钠、腐殖酸钠、生石灰、糊精对墨江低品位硫化镍矿硫化镍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效果。结果表明,糊精、生石灰对硫化镍矿抑制作用强于黄铁矿。精选添加2 500 g/t生石灰和100 g/t糊精,浮选获得含镍2.10%、镍回收率45%的精矿指标,优于糊精和生石灰单独作为抑制剂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高铁锌焙砂选择性还原焙烧-两段浸出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还原焙烧将高铁锌焙砂中的铁酸锌选择性地分解为氧化锌和磁铁矿,再通过两段浸出工艺回收锌,以实现锌铁分离和获得以磁铁矿为主的浸出渣。主要考察了还原焙烧、中性浸出及低酸浸出条件对锌焙砂中锌、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还原焙烧可以显著地提高锌焙砂的锌浸出率;中性浸出的最佳条件为浸出温度60℃、液固比10:1、初始酸度45 g/L和浸出时间2 h;低酸浸出的最佳条件为浸出温度70℃、液固比10:1、初始酸度60 g/L、搅拌速度300 r/min和浸出时间2 h。在最佳条件下,两段浸出的总锌浸出率约为90%,总铁浸出率约为5%。经XRD和SEM/EDS分析,浸出渣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是闪锌矿和铁酸锌;铁酸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在还原焙烧过程中被氧化锌等矿物包裹,使其分解不充分。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金红石在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当油酸钠用量为20 mg/L、pH值为6~8时,金红石浮选回收率均在80%以上;当pH=7.5时,金红石浮选回收率最高,为85.27%。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油酸钠在金红石表面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同时也可能存在物理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当pH值为6~8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和(C17H33COO)22-;而金红石表面Ti4+的羟基化合物主要以[Ti(OH)2]2+和[Ti(OH)3]+形式存在。结合金红石在油酸钠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油酸钠在金红石表面的相互作用原理是,金红石表面解离的Ti4+在水溶液中形成羟基化合物[Ti(OH)2]2+和[Ti(OH)3]+络合在金红石表面成为浮选的活性质点,再与C17H33COO-和(C17 H33COO)22-作用形成Ti(C17H33COO)4,从而使金红石疏水上浮;油酸(C17H33COOH(aq))分子和离子-分子缔合物(C17H33COOH·C17H33COO-)的物理吸附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显微镜分析、电泳光散射、接触角测量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水悬浮液中用丁基黄药(KBX)和丁铵黑药(ADD)诱导细粒铁闪锌矿的疏水絮凝。通过改变各种参数,其中包括pH值、捕收剂浓度和煤油用量,研究了粒度小于20μm的单矿物的絮团浮选行为。结果表明,絮团浮选效果与絮团粒度和颗粒疏水性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捕收剂的吸附导致的颗粒表面电性增大并没有降低絮团浮选效果。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在KBX和ADD的作用下细粒铁闪锌矿的絮团浮选回收率均高于90%,而常规浮选的回收率只有60%左右。试验还发现,由于铁闪锌矿颗粒表面油膜的形成,少量煤油的添加可大幅度改进浮选指标。FTIR光谱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均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