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73篇
矿业工程   111篇
冶金工业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砷金精矿中配入不同比例的低砷碳酸盐型金精矿,使其所含硫、砷及铁等主要矿物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研究给矿中铁砷摩尔比对难处理高砷金精矿细菌氧化一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砷金精矿中铁砷摩尔比直接影响细菌预氧化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细菌的活性和溶液中铁砷摩尔比的变化,给矿中铁砷摩尔比越高,溶液中的铁砷摩尔比也越高,且随着给矿中铁砷摩尔比的增加,溶液中铁砷摩尔比的变化幅度加大,给矿中铁砷摩尔比介于4.6~2之间,有利于细菌预氧化和氰化浸出,铁、砷氧化率分别由6.14%和7.38%提高到89.90%和93.60%,金、银浸出率分别由64.18%和35.93%提高到97.78%和88.83%,较好地改善细菌氧化效果,稳定和优化细菌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2.
硫化镍和黄铁矿浮选性质相近,常规浮选工艺分离难以获得合格产品。研究亚硫酸钠、腐殖酸钠、生石灰、糊精对墨江低品位硫化镍矿硫化镍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效果。结果表明,糊精、生石灰对硫化镍矿抑制作用强于黄铁矿。精选添加2 500 g/t生石灰和100 g/t糊精,浮选获得含镍2.10%、镍回收率45%的精矿指标,优于糊精和生石灰单独作为抑制剂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3.
高铁锌焙砂选择性还原焙烧-两段浸出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还原焙烧将高铁锌焙砂中的铁酸锌选择性地分解为氧化锌和磁铁矿,再通过两段浸出工艺回收锌,以实现锌铁分离和获得以磁铁矿为主的浸出渣。主要考察了还原焙烧、中性浸出及低酸浸出条件对锌焙砂中锌、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还原焙烧可以显著地提高锌焙砂的锌浸出率;中性浸出的最佳条件为浸出温度60℃、液固比10:1、初始酸度45 g/L和浸出时间2 h;低酸浸出的最佳条件为浸出温度70℃、液固比10:1、初始酸度60 g/L、搅拌速度300 r/min和浸出时间2 h。在最佳条件下,两段浸出的总锌浸出率约为90%,总铁浸出率约为5%。经XRD和SEM/EDS分析,浸出渣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是闪锌矿和铁酸锌;铁酸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在还原焙烧过程中被氧化锌等矿物包裹,使其分解不充分。  相似文献   
114.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金红石在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当油酸钠用量为20 mg/L、pH值为6~8时,金红石浮选回收率均在80%以上;当pH=7.5时,金红石浮选回收率最高,为85.27%。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油酸钠在金红石表面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同时也可能存在物理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当pH值为6~8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和(C17H33COO)22-;而金红石表面Ti4+的羟基化合物主要以[Ti(OH)2]2+和[Ti(OH)3]+形式存在。结合金红石在油酸钠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油酸钠在金红石表面的相互作用原理是,金红石表面解离的Ti4+在水溶液中形成羟基化合物[Ti(OH)2]2+和[Ti(OH)3]+络合在金红石表面成为浮选的活性质点,再与C17H33COO-和(C17 H33COO)22-作用形成Ti(C17H33COO)4,从而使金红石疏水上浮;油酸(C17H33COOH(aq))分子和离子-分子缔合物(C17H33COOH·C17H33COO-)的物理吸附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15.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显微镜分析、电泳光散射、接触角测量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水悬浮液中用丁基黄药(KBX)和丁铵黑药(ADD)诱导细粒铁闪锌矿的疏水絮凝。通过改变各种参数,其中包括pH值、捕收剂浓度和煤油用量,研究了粒度小于20μm的单矿物的絮团浮选行为。结果表明,絮团浮选效果与絮团粒度和颗粒疏水性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捕收剂的吸附导致的颗粒表面电性增大并没有降低絮团浮选效果。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在KBX和ADD的作用下细粒铁闪锌矿的絮团浮选回收率均高于90%,而常规浮选的回收率只有60%左右。试验还发现,由于铁闪锌矿颗粒表面油膜的形成,少量煤油的添加可大幅度改进浮选指标。FTIR光谱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均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6.
针对含多种有价金属的还原挥发氧化锌烟尘,对各元素的挥发特性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实验室回转窑挥发和中试试验,验证铟镉铅选择性挥发效果,获得高铟物料和脱除氟氯的高锌焙砂的工艺路线。在实验室回转窑中,铟和铅的挥发率分别为93.20%和95.12%,同时,得到含锌67.36%、含氟0.013%和氯0.407%的焙砂。在中试试验中,挥发产物中铟的平均含量超过700g/t,较原料富集比超过2倍,铅的平均挥发率达到98.94%,焙砂中平均锌含量为64.16%,锌焙砂中氟和氯的含量分别降到了0.013%和0.211%,这说明从氧化锌烟尘中分离铟并获得可以满足电解锌要求的焙砂的挥发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7.
为了促进废旧锂电池的高效环保浸出,研究了一种利用橙皮作为有机还原剂,高效浸出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金属的方法。结果表明:橙皮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柠檬酸浸出剂的性能,实现了锂、镍、钴和锰的高浸出率,最佳浸出条件为柠檬酸浓度2 mol/L、橙皮用量40 g/L、浸出温度95℃、液固比20∶1、搅拌速度300 r/min、浸出时间120 min。利用Design Expert 10推导出了一个浸出模型,能精确预测金属的浸出率。动力学研究表明,锂、镍、钴和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4.95、67.71、66.65和72.8 kJ/mol,说明正极材料浸出过程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通过对比OP浸出前后的SEM像,验证了橙皮还原能力可用还原糖理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8.
高砷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中温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喜温嗜酸硫杆菌和高温Ferroplasma属古菌对高砷原生硫化铜矿进行了细菌浸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喜温嗜酸硫杆菌对高砷原生硫化铜矿的浸出效果比中温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好。中温菌对砷的耐受性比高温菌高。在高温菌浸出过程中, 铜优先于砷溶解, 砷主要留在浸渣中; 细菌接种量对高砷原生硫化铜矿的浸出有一定的影响, 接种量为10%时浸出效果最好。提高温度有利于初始阶段铜的浸出, 随着浸出的进行, 温度的影响逐渐降低, 细菌作用占主导作用。驯化高砷耐受能力的高温菌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19.
含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帝圣矿业响水河含锌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药剂YB代替丁黄药作为锌的捕收剂可以降低药剂用量和成本, 实现锌的快速浮选。闭路试验可以得到品位51.62%、回收率87.82%的锌精矿,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0.
云南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某低品位复杂难选氧化铜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 采用硫化浮选法, 经二粗一扫四精流程, 在磨矿粒度为-0.075 mm粒级占74.90%条件下获得了铜精矿产率1.11%、Cu品位21.48%、回收率70.33%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