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73篇
矿业工程   111篇
冶金工业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某细粒浸染高硫难选铅锌矿选矿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肖骏  陈代雄  覃文庆  胡波  刘锡桂 《矿冶》2014,23(2):5-10
广东某特大型硫化铅锌矿床,因其特有的地质现象和选矿技术难点而闻名中外。通过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其难选的原因,并分析总结前人已有的技术成果和有益经验,开展新工艺研究。研究采用优先浮选工艺,针对铅中矿中部分细粒方铅矿浸染于黄铁矿之间而致使传统方法无法解离的特性,创造性地引入了超细搅拌磨显著地提高了中矿解离度,有效地提高了铅回收率;同时针对该选厂传统高碱法抑制黄铁矿而引起诸多生产问题的现状,采用新型环保有机小分子抑制剂QS部分取代了石灰,并取得了更为优越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72.
枣阳大阜山原生金红石矿脱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枣阳大阜山原生金红石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为有效减少矿泥和脉石对浮选影响,分别采用了单一摇床重选、重磁联合、沉降和反浮选工艺进行脱泥抛尾,脱泥之后再进行金红石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浮选前进行脱泥作业能够显著提高浮选指标,反浮选脱泥抛尾工艺效果更好,一次性抛弃尾矿产率为10.85%,金红石损失率为7.08%,反浮选脱泥后再进行正浮选,采用C5-9羟肟酸作为捕收剂,经过一次粗选,精矿品位达21.12%,回收率达75.08%。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Pb-Zn-Sn黄铜矿精矿在混合中度嗜热微生物槽浸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并监测浸出体系中金属离子浓度、溶液电位、溶液pH值变化,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最终铜浸出率高达85.6%,在浸出前期,Acidithiobacillus caldus为优势群落,从第18天开始到浸出结束,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为优势群落,但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丰度变化较小。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较高的溶液电位和合适的铁离子浓度对黄铜矿精矿的生物浸出作用很关键。  相似文献   
74.
采用烷基羟肟酸作为捕收剂对细粒锡石进行浮选,并对其溶液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烷基羟肟酸在碱性条件下对细粒锡石有较好的捕收能力,且适宜的浮选pH随着捕收剂碳链的加长而升高。金属离子对锡石浮选的影响主要由矿浆pH决定,金属离子浓度对锡石浮选也有影响。计算基团电负性得出烷基羟肟酸作为锡石捕收剂的适合烷基碳链长度大约为7。由溶液的组分浓度对数分布图(lgc—pH)分析可知,捕收剂以分子-离子共吸附模式作用于矿物表面。动电位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反应中涉及到电荷作用力、氢键力和络合作用力,其最终产物可以表示为锡石的O,O-五元环结构的螯合物。  相似文献   
75.
研究抑制剂甘油基黄原酸钠(SGX)在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通过浮选实验考察该抑制剂对硫化矿物的浮选抑制行为。结果表明,用丁黄药作捕收剂,在SGX存在下铁闪锌矿能被Cu2+活化从而具有良好的可浮性,而黄铁矿不能被Cu2+活化;在pH为4-11的范围,SGX的用量小于50mg/L时,可以实现两种矿物的选择性分离。动电位分析表明,SGX在Cu2+存在的条件下不能阻止丁黄药的阴离子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但能阻止丁黄药的阴离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吸附等温测试结果表明,SGX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远比在铁闪锌表面量大。  相似文献   
76.
采用巯基化改性麦糟去除废水中的锌离子,研究溶液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以及Zn(Ⅱ)初始溶度对巯基化改性麦糟吸附效果的影响;借助吸附平衡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阐明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H值范围(6~9)内,巯基化改性麦糟表现出对Zn(Ⅱ)良好的吸附性能。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计算得到该吸附剂对Zn(Ⅱ)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353.36 mg/g,高于改性木质纤维素类吸附剂的吸附量(17.88~156 mg/g)。巯基化改性麦糟对Zn(Ⅱ)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表明吸附反应很快在3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活化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吸附为活性化学吸附。FTIR分析可知:由巯基化改性麦糟吸附Zn(Ⅱ)主要是羟基和巯基中S—H基团的硫原子与Zn(Ⅱ)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7.
通过纯矿物试验和赞比亚谦比希某铜矿实际矿物试验, 研究了新型捕收剂CSU-21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 并与现场捕收剂SIPX(主要成分为异丙基黄药)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新型捕收剂CSU-21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对黄铜矿具有很强的捕收能力, 明显强于现场捕收剂SIPX, 且CSU-21在较低用量下便可高效回收黄铜矿。实际矿石浮选结果表明, 单独采用CSU-21, 相对于采用CSU-21与SIPX(1∶1)混合捕收剂, 铜回收率明显提高。采用分段磨矿-浮选工艺, CUS-21为捕收剂, 经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的闭路浮选流程, 获得了总铜品位23.61%, 回收率90%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78.
山东某复杂钛铁矿的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某钛铁矿矿石性质具有矿物组成复杂、矿物嵌布粒度细等特点,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磁选、浮选联合流程对该复杂钛铁矿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Fe 19.48%.TiO2 9.40%的原矿,可以获得含Fe 66.42%的铁精矿和含TiO245.28%的钛精矿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79.
薛凯  焦芬  覃文庆  刘维  张二星 《金属矿山》2015,44(10):76-79
俄罗斯某富砷锑矿锑品位为8.78%、砷含量为1.40%。锑主要以辉锑矿的形式存在,砷主要以毒砂的形式存在,毒砂嵌布粒度微细,少量辉锑矿存在于毒砂裂缝中,增加了辉锑矿分选的难度。为给该矿石选矿工艺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浮选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锑活化剂、腐植酸钠为砷抑制剂、丁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3精1扫闭路流程浮选,得到的锑精矿锑品位为59.22%、回收率为84.58%、砷含量为0.73%。试验结果可以为该矿石选矿工艺流程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对湖南某湿法炼锌厂含银325 g/t的锌浸出渣进行了浮选回收银试验研究。为了消除锌离子对含银矿物浮选的不利影响, 采用二次造浆工艺, 以丁铵黑药为捕收剂, 同时利用乳化煤油的聚团作用增强对细粒级银的回收, 通过一粗一精二扫浮选工艺, 最终获得银品位为2 476.50 g/t、回收率80.06%的银精矿, 实现了锌浸出渣中银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