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马氏体组织形貌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马氏体的形貌复杂,有板条状、片状、蝶状、薄片状、针状、"透镜"片状、隐晶状等;以往以切变机制衍生的各类学说解释马氏体组织形貌的成因,均不正确。实验研究表明,奥氏体→马氏体相变时的体积应变能是影响马氏体组织形貌的主要原因。马氏体的形核-长大是按照能量消耗最小的途径进行的,沿着应变能最小的晶向、晶面长大,形成不同的马氏体组织形貌。隐晶马氏体也是条片状,其形成与奥氏体晶粒内的成分不均匀性有关。  相似文献   
62.
固态相变研究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相变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采用SEM、TEM、STM、XRD、LSCM等设备研究观察了钢铁材料中的固态相变,发现许多新的试验现象,如珠光体表面浮凸、钢中马氏体层错亚结构、低碳马氏体中的孪晶、位向关系偏差、新观察到的形核地点等。  相似文献   
63.
研究淬火钢硬化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以往对马氏体高硬度成因的论述多从现象出发,缺乏本质上的认识。本文综合实验资料阐明了淬火马氏体的硬化机理。指出0.2%C的淬火马氏体硬化的主要因素是高密度位错+弥散分布的柯垂尔气团;0.2%C的淬火马氏体中弘津气团和柯垂尔气团是硬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3消除带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带状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在锻轧材中呈带状分布的一种组织,多出现在亚共析合金钢中.这种组织是在两相共存的情况下锻造变形时产生的.带状组织使钢的力学性能具有方向性,使钢的横向范性和韧性降低,也使钢的切削性能变坏,表面加工的光洁度降低.在锻造过程中或零件工作时常易沿铁素体带或两相的交界处开裂.  相似文献   
65.
马氏体相变已研究一个世纪,但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理论。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展了马氏体组织形态、转变机制的新观察,新探讨,批驳了被认为是成熟“理论”的切变机制,提出了新理论。本讲座主要讲述马氏体相变组织学、晶体学、热力学、动力学以及形核一长大等方面新的研究成果,也包括从实验上、理论上对错误的定义、观点、学说的修正。  相似文献   
66.
对35CrMo钢等多种材料奥氏体化后进行贝氏体等温淬火,得到少量贝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的整合组织。应用JEM-2100透射电镜和QUANTA-400环扫电镜等设备观察了贝氏体组织的形貌和亚结构。综合分析了贝氏体相变的特征。研究表明,过冷奥氏体随着温度的降低具有转变贯序,贝氏体相变在组织形貌、亚结构方面具有过渡性。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具有交叉性、重叠性、变温性和等温性的过渡性特征。贝氏体相变中铁原子和置换原子以非协同热激活跃迁方式位移,表明贝氏体形核长大具有过渡性。  相似文献   
67.
正4马氏体相变的阻力和马氏体点20世纪前叶始,对于马氏体相变热力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计算,对相变驱动力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取得一定成绩[6]。这里主要阐述相变阻力问题,研究分析相变阻力的内容和大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任何自然事物的演化过程中均存在驱动力,但也都受到阻力的作用。马氏体相变的阻力包括应变  相似文献   
68.
Fe-3%Si钢CSP工艺轧制的热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Fe-3% Si钢,根据CSP生产线的工艺特点,模拟现场CSP工艺条件进行加热、轧制和卷取热模拟试验,采用Gleeble - 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Fe-3% Si钢在模拟CSP工艺热轧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道次压下量为45% - 40% - 40% - 20% - 35% - 35%的压下工艺条件下,...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讨LaS/CeS与γ?Fe两相之间的异相界面性质,本文采用边?边匹配(E2EM)模型计算了LaS/CeS与γ?Fe两相之间晶体学上的原子匹配情况,基于晶体学计算结果,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从原子尺度计算了LaS/CeS与γ?Fe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质与界面能。晶体学计算表明,LaS/CeS与γ?Fe之间沿匹配列的原子间距错配度最小值为10.63 %/10.52 %,密排面间距错配度最小值为2.04 %/3.32 %;LaS与γ?Fe之间粗略的位向关系为:LaS∥γ-Fe & LaS∥γ-Fe和LaS∥γ-Fe & LaS∥γ-Fe ;CeS与γ?Fe之间粗略的位向关系为:CeS∥γ-Fe & CeS∥γ-Fe和CeS∥γ-Fe & CeS∥γ-Fe。基于预测的晶体学位向关系,采用相干界面近似构建了6种不同终端界面模型,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LaS/CeS与γ?Fe之间原子匹配错配度最低界面的粘附功为4.78J·m?2/3.65J·m?2,界面结合强度较高,界面键合以金属键为主。异相界面能计算表明,LaS/CeS与γ?Fe两相之间的原子匹配错配度越小,界面能越低,原子匹配错配度最小时,界面能分别为?0.58J·m?2/?3.43J·m?2,计算结果能够为LaS/CeS与γ?Fe之间的晶体学匹配提供能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稀土微合金化对低合金高强钢冲击韧性的影响机理,利用仪器化冲击试验机对实验钢进行了示波冲击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稀土对低合金高强钢微观结构的影响及组织、晶界特征和残余奥氏体的量。同时,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和X射线小角度散射技术分析了稀土元素的固溶量及对低合金高强钢中铌钒钛元素析出量及其第二相粒子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镧增加了低合金高强钢中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加了大角度晶界尤其是低Σ值晶界的量、减少了第二相粒子析出量并细化了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因此,增加了裂纹扩展的阻力,提高了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