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篇 |
综合类 | 13篇 |
化学工业 | 23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机械仪表 | 13篇 |
建筑科学 | 22篇 |
矿业工程 | 26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6篇 |
水利工程 | 25篇 |
石油天然气 | 12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灰色预测模型在梅州旱涝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梅州地区未来的旱涝年进行了灰色预测。利用后验差检验和小误差概率检验对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2007年后第1次出现旱年的时间为2010~2011年,第2次为2028~2029年;2007年后第1次出现涝年的时间为2011~2012年,第2次为2022~2023年。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以对梅州地区未来的旱涝年进行预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基于长江上游水文局实测地形、水文、泥沙资料,针对三峡大坝175 m方案蓄水后对变动回水区产生壅水影响,借助SMS平面水流二维数学模型,对成库前后龙门浩河段水流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库后非汛期内,该河段呈库区特性,尾水抬高,流速、水面比降、水流功率大幅下降,汛期河段恢复天然河道,水流特性与成库前一致。取各时期平均流量下的水流特性代表各时期水力因子的平均值,通过成库前后各时期相同流量下龙门浩河段水流特性模拟对比,发现蓄水维持期水力因子的变幅最大、蓄水期次之、消落期最小、汛期则不发生变化。通过加权估算,成库后年内平均水流功率较成库前下降47.9%,同时由于水流功率的年内变化分布极不均匀,将导致河段输沙规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6.
利用梅州市7个气象观测站1965年12月至2006年2月的暴雨资料,分析了梅州冬季暴雨的时空特征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为冬季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梅州的冬季暴雨多发区分布在偏西部的梅县、五华和兴宁。北部的平远、蕉岭和南部的丰顺为冬季暴雨少发区。梅州冬季暴雨主要是冷空气从中路南下、南支槽东移、切变线维持和影响所致;异常的副热带高压强度、位置偏东的东亚大槽位置,以及活跃的南支槽是冬季暴雨日数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另外,El Nino事件与梅州冬季暴雨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微震信号能反映煤岩体损伤破坏程度,可作为冲击矿压监测及预警依据。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对微震信号进行时域与频域转换分析,揭示了不同能量级别微震信号及频谱特征差异。研究表明:不同能级下的微震信号波形和频谱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高能量矿震信号振幅较大,频率较低,且分布相对集中,震动持续时间长,衰减较慢。研究不同能量级别的微震信号频谱特征为深入揭示冲击矿压能量释放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