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干酪根热解产物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和石炭系干酪根热解产物的研究,讨论了以下问题:①寒武-奥陶系干酪根的母源特征;②寒武-奥陶系干酪根生成海相中含蜡原油的可能性;③干酪根热解产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及其在油源对比应用中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蓝藻细菌是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有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较高的成熟度条件下,这种菌藻母质可以生成中含蜡原油。  相似文献   
62.
赵孟军  吴志林  蔡红明 《材料导报》2018,32(Z2):548-551
在金属静液挤压成形工艺中,挤压筒与模具的预热工艺(预热温度、加热及保温时间)对金属挤压成形过程以及挤压制品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工作采用DEFORM-3D软件对40 MN卧式静液挤压机的挤压系统的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给出了挤压系统的稳态、瞬态温度场以及挤压筒内表面的瞬态温度分布;并对挤压筒内表面的温度进行了实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挤压筒内表面温度分布与仿真结果非常吻合,相对误差小于5%。因此,本工作所建立的温度场仿真模型为大型挤压系统预热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挤压系统自身结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ľ��ذ���1��������Դ�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阿克1井气藏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新近发现的气藏。其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为-23.0‰,干燥系数超过0.999,说明气藏是烃源岩在高-过成熟期阶段聚气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喀什凹陷白垩系-第三系和二叠系烃源岩不发育,不会是该气藏的烃源岩;侏罗系在晚第三纪强烈构造运动之前仅达到成熟阶段,难以满足晚期聚气的条件,并且阿克1井气藏所在地区中侏罗统湖相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值较轻、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以薄层状分散于厚层砂岩中,也不大可能是该气藏的主要烃源岩;而石炭系干酪根碳同位素值、成熟度、生烃史等均与阿克1井天然气对比良好,应是阿克1井的主要气源岩。  相似文献   
64.
根据储层沥青的显微特征、热演化程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系统分析,对库车前陆盆地大北地区的储层沥青成因及油气运聚过程进行了探讨。大北地区库姆格列木群盐下砂岩储层显微裂缝中观测到少量黑色胶质沥青,其中,大北202井储层沥青发育2组,其反射率值分别为1.07%和0.47%,吐北1井储层中只检测到一组沥青,且含量极少,反射率值为0.43%;储层固体沥青为不同源、不同期的油、气混合沉淀而成。由此推断,大北地区天然气并非原油裂解成因;大北1和大北2等盐下圈闭至少发生了3期油气充注,其古油藏原油大多沿北部克拉苏逆冲断层进入浅部砂层,再汇聚于大宛齐背斜成藏;位于该断层附近的吐北1井,其储层沥青的存在说明其砂岩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不排除该断块高部位有油气成藏的可能性。该结论对认识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和促进古油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经测试,南盘江盆地秧1井天然气可分为2类:一类为高含N2天然气,N2含量为54.92%~73.89%;另一类为高含CO2天然气,CO2含量大于96%。认为高N2天然气是秧1井乃至南盘江地区具有地质意义的天然气。指出该类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小于2.5%,几乎不含大于乙烷的烃类组分,CO2含量2.2 7%~9.5 4%;1δ3C1值为-3 3.1 9‰~-3 3.9‰,CO2的1δ3C值为-2 9.3‰~-30.93‰。认为该类天然气不是原油裂解气,也不是源自上二叠统龙潭组的煤成气,而主要是源自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的干酪根裂解气;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的“晚期阶段聚气”是造成该地区天然气高含N2、烃类组分碳同位素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在总结圆锥破碎机重载滑动轴承结构与润滑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根据流体动压润滑原理,采用FLUENT专业流体分析软件,建立了滑动轴承流体动压润滑分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出油膜压力分布图与等高图;并通过改变最小油膜厚度及转速,得出不同条件下的数值计算结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油膜承载能力随最小油膜厚度和转速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结果可为圆锥破碎机中重载滑动轴承的设计与转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鲁雪松  赵孟军  陈竹新  李学义  胡瀚文  卓勤功 《石油学报》2019,40(9):1045-1058,1115
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系之下的下组合勘探潜力大,但目前勘探发现率低。齐古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断褶带,发现于1957年,2011年在齐古背斜西侧低部位钻探的齐古1井获工业气流,为齐古油田带来了新生命,给久攻不克的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增强了信心。对齐古油田复杂油气成藏过程的再认识有助于厘清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的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通过分析齐古背斜构造模型及构造演化,结合油气的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利用油气源对比、流体包裹体观察和测温、盆地模拟、泥岩盖层有效性评价等技术和方法,详细分析了齐古油田多层系和多期油气成藏过程与运移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齐古北断裂为晚侏罗世-新近纪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对齐古构造的形成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齐古地区在晚侏罗世末期发育古构造,晚新生代以来的冲断褶曲作用形成现今的齐古背斜,而古构造发育区则在构造掀斜作用下成为现今背斜的北翼。"早油晚气"的成藏过程导致的蒸发/运移分馏作用使得残留原油密度大、含蜡量高。受喜马拉雅晚期强烈冲断作用影响,齐古北断裂沟通下盘深埋的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高成熟煤成气进入齐古背斜形成聚集,但在不同部位,由于多期油气的充注过程和晚新生代构造抬升对盖层保存条件的破坏程度存在差异,齐古地区总体上形成"上油下气"的异常油气分布格局。齐古油田成藏过程的再认识对勘探有着重要启示:在齐古背斜北翼的古构造发育区找早期残留油、西北倾伏端构造低部位找气;齐古北断裂下盘侏罗系的原地冲断构造、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的冲断构造为潜在勘探领域。齐古油田高成熟煤成气的发现证实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的侏罗系烃源岩规模有效生气,指示在靠近齐古油田的乌奎背斜带中段,下组合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68.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源岩演化及成藏时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源岩呈带状分布,源岩最发育区位于滴南凸起西段及其南部。不同地区石炭系源岩成熟度差异较大,成熟度中心沿滴南凸起西段-五彩湾凹陷北西向展布,向南、向北成熟度降低。通过源岩热演化史及包裹体温度,综合分析了该区的油气成藏过程。不同区块表现出明显的成藏时序性,第一期成藏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依次是五彩湾—滴南西段—滴南东段—滴北地区。源岩分布、演化及成藏时序控制了该区的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69.
不同沉积环境生成的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应用原油单体烃类的气相色谱和同位素质谱在线分析技术(GC/C/MS),通过对原油单体烃类碳同位素分布的讨论,初步按其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成因分类,这在油-油、油-源对比中,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古近系油气藏油气水差异性分布特征,结合前人对该区油气成藏演化研究成果,探讨了该地区油气水分布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构造转换带、楔形叠加构造样式、有利储层发育与新构造运动下的保存条件是控制霍玛吐构造带油气水差异性分布的4大主要因素。油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探索霍玛吐构造带复杂油气分布规律提供借鉴,而且还可以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