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SAF2507双相不锈钢(DSS)表面堆焊Stellite 12 Co基合金熔覆层。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维氏硬度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Stellite 12堆焊层-2507 DSS基体体系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7双相钢表面堆焊Stellite 12 Co基合金,热影响区(HAZ)有大量氮化物析出。经1100℃保温1 h水冷,堆焊层热影响区氮化物溶解消失。经空冷和炉冷后,堆焊层热影响区有σ相析出。堆焊层热处理后显微组织变细,且硬度有小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FV520B钢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外热像法监测交变载荷下试件表面的温升变化规律,快速确定FV520B原材料和热处理材料的疲劳强度,研究了热处理对FV520B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将疲劳试验过程中的试件表面的温度变化与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演化相联系,以分析疲劳损伤状态,进行安全性评估。金相观测发现,FV520B钢力学性能的提高是回火马氏体和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的第二相颗粒共同作用的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疲劳断口形貌特征的观察发现,疲劳裂纹萌生于试件表面棱角上位向有利的晶粒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Z2CN18-10不锈钢表面堆焊Ni60合金粉末熔覆层。应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焊接电流和送粉速度对Ni60合金等离子堆焊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焊层显微硬度较基材有明显提高,并且在熔合区域出现明显的硬度过渡和元素扩散区。焊接电流为110A时堆焊层显微硬度为630HV。随着焊接电流增大或送粉速度降低,堆焊层硬度和熔合区硬度梯度均明显降低。堆焊层出现了明显的组织梯度,包括熔合区、近熔合区树枝晶区(针状、条状、小花状)和近表层等轴晶区(块状、片状)。焊接电流增加,近表面区域小花状共晶结构并未消失,体积含量增大。送粉速度降低,堆焊层近熔合线区域针状结构变粗大。送粉速度为6g/min时,堆焊层中部区域出现了具有方向性的长条状和分离的块状硼化物。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δ-铁素体形态和分布对00Cr13Ni4Mo弯曲性能的影响,指出铸造遗留或者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成分偏析而形成的δ-铁素体会对试件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断裂,同时提出了预防和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是严格入厂材料的检验,正火处理已经入厂的不合格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添加了5种不同比例Nb粉的镍基复合合金粉末,通过等离子堆焊技术在304L上进行堆焊,并对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堆焊层组织主要由γ-Ni树枝晶、枝晶间的共晶组织、Cr的硼化物、弥散分布的NbC颗粒等相组成。当Nb粉含量为5wt%时硬度值最高,相比于纯镍基合金堆焊层显微硬度提高了约40%。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堆焊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堆焊技术具有节能、高效和质量稳定等特点,使其成为重要的绿色制造及再制造技术之一。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焊接技术尤其是等离子堆焊技术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概述等离子堆焊技术与钨极氩弧焊、手工电弧焊及埋弧焊的区别与联系,综合论述等离子堆焊设备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并分析等离子堆焊这一表面强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等离子堆焊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某往复式压缩机活塞杆在研磨处理过程中因尺寸超差导致失效。采用断口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检测等方法对活塞杆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塞杆失效主要是由于预备热处理工艺不当形成的上贝氏体回火组织和氮化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严重脉状组织造成的;根据分析结果对工艺顺序、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和氮化工艺进行调整,并对工艺改进后得到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产品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工艺改进后可有效避免活塞杆失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铸造奥氏体不锈钢有强磁性,因此无法满足客户要求。采用OM、SEM和XRD对铸造奥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进行观测,研究了铸造奥氏体不锈钢有强磁性的原因,并依据凝固理论和Schaeffler模型分析,提出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铸造奥氏体不锈钢由奥氏体、网状或小块状的δ铁素体和铬的碳化物组成,铁素体含量过高导致其具有强磁性。通过调整元素含量,降低Cr、Si、Mo、Nb等铁素体形成元素,增加Ni、C、N、Mn、Cu等奥氏体形成元素,可以减少铁素体含量。通过理论计算尽可能减少Ni含量,进而控制铸造成本。  相似文献   
19.
碳钢对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氏体不锈钢在加工、运输和装配过程中如果与碳钢直接接触,就会被碳钢污染,而导致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改变。众所周知,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对耐蚀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本文以Z2CN18-10核主泵用奥氏体不锈钢为例,通过FeCl3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方法测试了被碳钢污染后其耐腐蚀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附着在不锈钢表面的碳钢对其长期总体腐蚀速率影响不大;嵌入式的碳钢颗粒会显著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增大发生点蚀的倾向;硝酸钝化可部分抵消被污染不锈钢点蚀电位的降低,但该值仍远低于同样经过硝酸钝化,而未被污染的不锈钢的点蚀电位。此外,还针对碳钢污染对核电站辐射场的影响和对燃料包壳热传导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计KMN钢板激光自熔焊的正交试验,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焊接工艺参数范围内,光斑直径对焊缝熔透程度和表面质量有显著影响。经正交试验初步选定激光焊接工艺参数为:光斑直径0.8 mm,焊接速度24 mm/s,激光功率4.2 kW。选出能量密度不同的2组参数,考察焊缝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和维氏硬度随焊接工艺参数的变化。发现在能量密度较高时,焊缝的熔深、熔宽较大,马氏体板条更粗,对应区域的硬度也略低。由于单板自熔焊与对接自熔焊存在一定差异,故需对优化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利用调整后的参数进行激光对接焊,将得到的接头与TIG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发现激光焊接头强度和塑性均高于TIG焊,而冲击韧性略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