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Z2CN18-10不锈钢表面堆焊Ni60合金粉末熔覆层。应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焊接电流和送粉速度对Ni60合金等离子堆焊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焊层显微硬度较基材有明显提高,并且在熔合区域出现明显的硬度过渡和元素扩散区。焊接电流为110A时堆焊层显微硬度为630HV。随着焊接电流增大或送粉速度降低,堆焊层硬度和熔合区硬度梯度均明显降低。堆焊层出现了明显的组织梯度,包括熔合区、近熔合区树枝晶区(针状、条状、小花状)和近表层等轴晶区(块状、片状)。焊接电流增加,近表面区域小花状共晶结构并未消失,体积含量增大。送粉速度降低,堆焊层近熔合线区域针状结构变粗大。送粉速度为6g/min时,堆焊层中部区域出现了具有方向性的长条状和分离的块状硼化物。  相似文献   
22.
邓德伟 《矿产勘查》2020,11(3):570-579
在刚果(金)卡通格铌钽矿区已查明控矿构造具有明显磁性特征,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体具有强放射性;为进一步评价该矿区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使用航空物探磁、放综合测量方法,快速查明了矿区的航磁航放特征,推断出已知矿体受北北东向F1断裂带控制,该断裂带多处走向发生改变,表明该地段有多期次岩浆活动。圈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出露区及下伏方位,沿着花岗岩体边界的F1断裂带开展工作有望找到规模更大的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  相似文献   
23.
针对透平机械转子部件在恶劣的服役环境下出现的磨损和腐蚀等失效问题,美国石油协会(API)制定了转子修复标准(API 687)。API修复标准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在透平机械转子修复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对转子修复标准还缺乏正确和深入的认识。本文介绍了API 687涵盖的各种修复技术,并论述了典型压缩机转子修复的操作规范,以便于用户在选择修复工艺时提供技术指导,推动我国相关企业在压缩机转子修复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化工作,满足客户和市场对产品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4.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显色反应和颜色测量来表征不锈钢加工过程中钝化膜质量的新方法,比较了蓝点溶液和邻菲罗啉溶液对显色检测的影响,并建立了显色检测值与不锈钢电化学腐蚀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显色检测值越小,不锈钢钝化膜越致密;蓝点溶液对不同钢种的检测灵敏度高,但蓝点溶液破坏不锈钢表面质量且溶液稳定性差;邻菲罗啉溶液检测不同钝化状态钝化膜的灵敏度高,对不锈钢表面无明显影响、溶液稳定性好;邻菲罗啉溶液显色检测值a*<3时不锈钢耐蚀性较好,当a*>3时不锈钢耐蚀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5.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304L不锈钢表面上堆焊碳化钨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层。研究了不同碳化钨颗粒含量对堆焊层组织形态、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焊层组织包括树枝晶和枝晶间多元共晶组织;堆焊层中初始碳化钨颗粒沉积在堆焊层底部,堆焊层顶部无碳化钨区域出现新的鱼骨状和块状结构。在堆焊过程中,碳化钨颗粒发生熔解并与镍基合金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低熔点共晶组织,以块状和长片状析出。随碳化钨含量增加,堆焊层平均硬度增加,堆焊层顶部鱼骨状和块状结构对堆焊层硬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6.
借助热像法和能量法快速确定了单轴循环应力作用下Q235钢的疲劳性能参数,与传统实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基于极限能理论假设,建立了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能量模型以预测构件的残余寿命。研究结果表明:热像法和能量法可以在较短的实验周期内快速地确定材料的疲劳极限和S-N曲线等疲劳性能参数;Miner理论的能量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准确预测循环载荷作用下构件的残余寿命。  相似文献   
27.
28.
讨论了焊后热处理对Ti Al合金与40Cr热轧钢摩擦焊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焊态下,钢侧界面层附近发生马氏体转变,界面层中碳原子富集生成Ti C,降低了接头的力学性能;Ti Al合金侧形成了羽毛状及魏氏体组织。经580°C和630°C保温2 h焊后热处理,界面层附近形成回火索氏体组织,碳弥散分布,接头的抗拉强度由焊态时的86 MPa分别提高至395 MPa和330 MPa。焊态下,接头沿界面层断裂;热处理后,接头呈准解理断裂,断裂位置位于Ti Al合金侧,距界面层约1 mm。  相似文献   
29.
利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304L不锈钢表面堆焊Fe90自熔性合金粉末。采用OM、XRD和TEM对堆焊层组织进行分析,用硬度计、环-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饱和甘汞电极对堆焊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测试,研究焊接电流对堆焊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Fe90堆焊层组织由马氏体,(Cr,Fe)_7C_3,CrFeB,CrB与Fe_3Si组成,硬度是基材的3.5~5.2倍,磨损量下降80%~85%,耐蚀性基本不变;堆焊电流为130 A时,堆焊层的硬度最高,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30.
重熔及退火对316L不锈钢激光熔覆层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316L不锈钢粉末在Q235钢板上进行激光熔覆,并对熔覆试样进行了激光重熔和退火处理。利用盲孔法对熔覆层及基体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采用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对熔覆层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激光重熔后熔覆层组织结构未发生显著改变;熔覆层经600 ℃退火2 h后晶粒有轻微长大,经800 ℃退火2 h后发生再结晶,枝状晶数量减少。经过激光重熔和退火工艺后,显微硬度仍维持较高值。激光重熔最多能使残余应力降低55.9%,而合理的退火处理工艺能使残余应力降低70%以上, 800 ℃退火2 h时残余应力的改善效果最显著,残余应力降低了8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