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4篇 |
金属工艺 | 19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轻工业 | 5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一种中孔硅胶对亚甲基蓝、结晶紫、番红花红T、酸性红94和甲酚红等五种染料的吸附数据结果计算了该硅胶表面分形值D。由吸附数据得出的该硅胶表面的分形值D等于2.002。利用平衡吸附量nm取代极限吸附量nl,求得硅胶表面分形值D,计算过程更加简明。 相似文献
32.
基于气象因子敏感性的参照蒸散发简化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nman-Monteith(P-M)参照蒸散发计算模型参数众多,对于实测资料匮乏地区,难以适用。基于四川若尔盖湿地1980~2007年的月值气象数据,利用单因子分析法,并结合DAAG共线性诊断、残差标准差、F检验和t检验,对影响该地区参照蒸散发的气象因子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可知,按敏感性大小排序依次为最高气温、日照时数、最低气温、最大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及风速。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由各气象因子构成的参照蒸散发的优化计算模型。利用P-M计算结果作为参照值,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计算模型有效可行,可替代P-M模型计算若尔盖湿地蒸散发量。
相似文献
33.
采用不同的焊接参数对3 mm厚7A04铝合金板进行焊接,并对接头的组织、沉淀相、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焊核区组织发生动态再结晶,形成细小的等轴晶粒,热影响区晶粒发生明显粗化. TEM分析结果显示,经搅拌摩擦焊后,焊核区部分沉淀相溶解. 焊核区晶粒尺寸随焊接速度增大而减小. 当焊接速度为120 mm/min,旋转速度为800 r/min时,接头强度达到最大值 454.2 MPa,为母材的95%,断后伸长率为3.97%,为母材的70%. 硬度测试显示搅拌摩擦焊接头发生软化,焊缝区域硬度低于母材,硬度值最低点出现在热影响区;拉伸断口形貌SEM图像表明接头断裂方式为韧性和脆性混合型断裂. 相似文献
34.
热轧MB8镁合金的超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轧MB8(Mg-1.5Mn-0.3Ce)镁合金板材的超塑性进行了研究。高温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在573~723 K及2×10-2~4×10-4s-1应变速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超塑性,在673 K及4×10-4s-1条件下得到最大断裂伸长率为441.6%;在723 K时最高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为0.42,此时流变应力仅为6.3 MPa。此外,采用SEM对拉伸试样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并通过断裂区域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了Mg-1.5Mn-0.3Ce镁合金超塑性变形的机制。 相似文献
35.
通过重叠率为0.5的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Multi-pas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MFSP)成功制备出了无缺陷的AZ31镁合金宽板,对板材的组织、宏观织构、各方向的拉伸性能及断口形貌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搅拌区的动态再结晶作用,板材的晶粒尺寸从165μm细化到12.9μm,细化效果显著。与轧制母材相比,MFSP宽板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有所下降,但是塑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加工方向伸长率由16%提高到46.6%,垂直于加工方向的样品伸长率由16%提高到24.4%。板材的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的各向异性,通过断口观察发现这可能与多道次加工的不均匀过渡区有关。 相似文献
36.
37.
38.
7A04铝合金复合冷挤压成形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A04铝合金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超高强度铝合金,具有强度高、热处理强化效果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但是,与其他系列的铝合金相比,7A04的挤压成形性能相对较差.针对一种具有深孔的双杯形零件,对7A04铝合金复合冷挤压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挤压棒料经380℃高温退火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塑性,延伸率达到17.5%.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冷挤压成形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冷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材料流动与应力分布状况,发现深孔底部附近的有效应力最大,且材料流动不均匀;当孔深大于50 mm时,深孔底部附近容易出现挤压裂纹.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宜的复合冷挤压工艺成形工艺路线,实现了零件的冷挤压成形.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