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20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6篇
武器工业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利用快速镦粗试验,研究了水平连铸球铁和白口铸铁型材在快速变形过程中未达到极限变形量而开裂的工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同热塑性一样,高温强度同样是影响球铁高温成型能力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以综合热塑性来评价球铁的高温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32.
王英  郭学锋 《金属热处理》2019,44(3):139-144
对比分析了铸态和挤压态Sr+Sb联合变质Mg-5Sn-1. 5Al-1Zn-1Si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组织与硬度的异同,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挤压变形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明显强于铸态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铸态合金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析出的化合物增多,特别是Mg_(17)Al_(12)和Mg_2Sn相。铸态合金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最大平均硬度为92. 12 HBW,比未经固溶时效处理时的硬度仅提高了7. 78%,且硬度测量误差范围波动较大。挤压变形合金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大量颗粒状析出相均匀分布在基体上,析出相明显长大。挤压变形合金经固溶时效处理后的最大平均硬度为116. 94 HBW,比未固溶时效处理时的硬度提高了21. 4%,且硬度误差波动范围较小。挤压后合金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材料的性能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3.
采用不同设备、不同工艺制备Mg-Si、Al-Si中间合金,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频感应真空熔炼法、选用Al-Si材料制备的中间合金含硅质量高,能很好地满足制备高硅镁合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4.
利用热型连铸法(OCC),拉铸出4mm表面光滑的铝合金线材.以该线材为焊料,用钨极氩弧焊堆焊ZL117,并进行耐磨性试验.用金相显微镜,XRD衍射仪并结合相图分析线材和焊接接头组织.结果表明,热型连铸L401铝合金线材显微组织由定向生长的近平行柱状枝晶α-Al和枝晶间二元共晶(α-Al Si)和三元共晶(α-Al Si CuAl2)组成.由于堆焊层中含有大量CuAl2和Si相,堆焊层的硬度显著提高,其耐磨性是ZL117的43倍.  相似文献   
135.
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往复挤压AZ31成形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对AZ31镁合金往复挤压变形过程进行热力耦合(温度与位移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2道次往复挤压过程中等效应变速率场、等效应变场、等效应力场以及温度场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凹模细颈区与紧缩区的交接区域应变速率最大,呈弧线状分布;等体积往复挤压过程中,大变形区主要集中在细颈区靠近凹模内壁处以及镦粗一侧紧缩区靠近凹模内壁区域;挤压一侧紧缩区与细颈区的交接处应力较大,随变形的增加,应力最大值有所上升;温度场分布以细颈区中心为圆心,由高到低向外分布,在工件内形成温度梯度,高温区主要分布在细颈区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36.
对ZK60镁合金进行不同工艺的时效处理,分析时效工艺对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时效前后的延伸率变化。结果表明:时效处理后,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合金组织出现晶粒长大,强化相的扩散,溶解;在120℃,12h处理后,硬度提高43.44%,延伸率达到24.87%。  相似文献   
137.
采用普通凝固技术制备出原位自生二十面体准晶增强Mg95Zn4.3Y0.7合金,研究等通道转角挤压道次对合金组织及晶粒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确定了合金的凝固组织、相成分及二十面体准晶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伴随挤压道次的增加,硬脆准晶相破碎后弥散于基体相中;镁合金晶粒由原始20μm以上减小至5μm左右。  相似文献   
138.
综述了合金元素Y在Mg-Zn-Y合金中的作用,Mg-Zn-Y合金中的准晶强化相及形成机理,目前高强度Mg-Zn-Y合金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快速凝固工艺和往复挤压大变形技术用于制备镁合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9.
Cu50Ni50过冷熔体在玻璃涂层壳型中的凝固组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熔模铸造工艺和溶胶-凝胶方法在壳型内表面制备成分98.56% SiO2-1.44% B2O3(mol%)玻璃涂层,XRD分析结果表明,该涂层经过(1173±5) K保温30min后,再经过(1773±5) K保温60min处理无析晶。过冷Cu_50Ni_50合金熔体在该涂层壳型中遗传的最大过冷度为236K。金相和EDS分析表明,凝固组织可以通过两个临界过冷度分为三类:△T<71K,凝固组织由普通技晶渐变为第一类粒状晶;71K<△T<192K为深过冷技晶;△T>192K时为通过再结晶后形成的第二类粒状晶。利用BCT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三类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探明多向压缩工艺参数对TC4合金组织和织构演变规律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系统研究多向压缩工艺下TC4合金组织和织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累积应变量增加,试样各部位上的晶粒均得到不同程度细化,易变形区上的晶粒细化效果最为显著;经过4个循环变形后,试样整体组织趋近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由4.8μm细化到0.14μm,组织以细小等轴晶粒为主,整体组织的均匀性得到改善;随着循环变形次数增加,合金中出现许多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多向压缩第一个循环后,随着外加载荷轴转换,织构散漫程度增加,织构密度先减小后增加,形成以{0002}<10■0>和{0002}<11■0>为主的基面织构;随着循环次数增加,织构密度降低,织构散漫程度增加,形成以{■010}<11■2>为主的非基面织构。研究结果可为TC4合金在生产工艺和织构控制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