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34篇
综合类   34篇
化学工业   52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28篇
建筑科学   97篇
矿业工程   43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68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13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er pasteurianus)将乙醇氧化成醋酸的关键酶是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在不同初始乙醇含量条件下,ADH和ALDH的酶活呈现动态变化,乙醇含量为4%时,ADH和ALDH的酶活达到最大,分别为7.43 U/mg和7.18 U/mg。同时,酶活与产酸速率呈现出较高一致性:酶活越高,产酸速率越快。发酵温度为32 ℃时,菌体生长最为活跃,酶活最大,产酸最快;加入0.5%的乙酸后,ADH和ALDH的酶活分别由8.12 U/mg和7.06 U/mg提高到了9.43 U/mg和8.52 U/mg,产酸速率也得到相应提升。ALDH对乙醇、乙酸、温度的稳定性均高于ADH。  相似文献   
82.
刘坐东  陈洋  王景涛  徐志明  张一龙 《化工进展》2016,35(10):3344-3349
换热设备微生物污垢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复杂,污垢数据和规律的获取难度较大。本文采用搭建的板式换热器循环冷却水实验系统,获得了加入Ca2+后板式换热器冷却水铁细菌微生物污垢热阻数据,研究了加入Ca2+后不同运行工况下冷却水水质参数(OD、pH、电导率)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了水质参数变化对微生物污垢生长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a2+后微生物污垢热阻渐变化明显。随着低温循环冷水进口温度增加,含有Ca2+和铁细菌的循环冷却水OD逐渐降低,pH则逐渐升高,电导率减小,微生物污垢热阻逐渐降低;随着流体速度的增加,循环冷却水OD则升高,pH降低,电导率增大,但流速的增大同样加剧了冷却水对通道壁面的剥蚀作用,导致微生物污垢热阻随流速增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3.
丙烯酰胺是一种公认的神经毒素和致癌物,近年来植物多酚抑制高淀粉食物热加工过程中丙烯酰胺形成的研究是食品安全领域研究工作的一个热点。为了研究低聚体原花青素对丙烯酰胺形成的抑制效果,以花生红衣原花青素(Peanut Skin Procyanidins,PSPc)混合物经过凝胶色谱分离后得到的第二个级分PSPc-2为原料,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P-HPLC-DAD)分析比较其在化学模拟体系和炸薯条食品体系中对丙烯酰胺的抑制效果,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RP-HPLC-ESI-MS/MS)对PSPc-2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SPc-2在化学模拟体系和炸薯条食品体系中对丙烯酰胺的抑制均呈非线性的浓度-抑制率关系,在化学模拟体系中,PSPc-2添加浓度为0.05 mg/m L时抑制率可达66.47±1.15%,在炸薯条食品体系中PSPc-2浸渍浓度为0.1 mg/m L时抑制率可达70.59±2.34%;PSPc-2由两种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组成。  相似文献   
84.
采用经碳纳米管改性的亲水化纳滤膜浓缩提取稀土浸出液中的稀土离子,探究纳滤膜表面对La3+、Nd3+、Pr3+、Ce3+和Y3+5种稀土离子吸附动力学行为,考察稀土离子半径的大小对纳滤膜吸附性能和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方程比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稀土离子在纳滤膜表面上的动态吸附行为,用Freundlich吸附方程拟合后的结果相关度系数R2能达到0.999以上;在初始浓度为5×105 μg/L,温度为25 ℃,运行压力为0.6 MPa的实验条件下,纳滤膜对稀土离子的浓缩提取过程中,初始阶段的截留机理取决于纳滤膜表面的吸附作用和膜孔的机械筛分效应,膜面吸附达到平衡后以膜孔的机械筛分效应为主,此时La3+、Nd3+、Pr3+、Ce3+和Y3+的截留率分别为94.21 %、81.25 %、85.80 %、89.90 %和81.18 %,表明经碳纳米管改性的亲水化纳滤膜能高效浓缩截留稀土浸出液中的稀土离子.   相似文献   
85.
采用原位一步法合成铜铝类水滑石(CuAl-LDHs),通过控制铝酸钠/聚磷酸铵(NaAlO2/APP)的质量比(0.82~3.28)合成CuAl-LDHs-APP。采用XRD、FTIR、SEM和TG对所制备的CuAl-LDHs及CuAl-LDHs-APP进行表征。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测试、弯曲及拉伸试验等考察了CuAl-LDHs/聚丙烯(PP)及CuAl-LDHs-APP/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SEM 观察表明:LDHs结构为片状,随着NaAlO2与APP质量比的减小,CuAl-LDHs-APP颗粒粒径相应减小,当NaAlO2与APP的质量比为0.82时,CuAl-LDHs-APP颗粒粒径达到20 nm左右,比表面积为183.5 m2/g。TG分析表明:CuAl-LDHs-APP在高温下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PP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CuAl-LDHs及CuAl-LDHs-APP时,LDHs/PP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炭层;当NaAlO2与APP质量比不大于1.64时,CuAl-LDHs-APP的添加可抑制PP燃烧时产生的熔滴现象;与CuAl-LDHs/PP复合材料相比,CuAl-LDHs-APP/PP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与PP材料相比,CuAl-LDHs-APP/P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的下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
在前期Ge-Sb-Te基相变存储材料Ge2Sb2Te5靶材和薄膜制备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取掺杂5.6%(原子分数)的Sn,Bi作为添加剂对其进行掺杂改性。采用热压法制备出高主相含量、高致密度六方结构Ge2Sb2Te5基靶材。常温下沉积的薄膜为非晶态,经150~350℃退火处理,薄膜相结构经历了由非晶态到立方相再到六方相的相转变过程。掺杂5.6%(原子分数)的Sn在入射光波长为500 nm时的反射率对比度相比未掺杂薄膜提高了14%,该薄膜潜在的光存储性能更好。掺杂Sn,Bi后结晶态与非晶态间的电阻率差异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7.
关于PLC变频器技术的特点及实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技术及电气工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变频器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对于PLC而言,它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以广泛应用于电气控制领域,在具体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高,例如变频器技术,迫切需要PLC自动控制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因此需要引入PLC自动控制技术,以跟随社会发展的进程。就目前而言,PLC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在国内的应用仍相对较少,本文将对PLC变频器技术的特点以及实现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对未来的变频技器技术乃至国家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88.
许利军  陈洋  李占鸿 《山西建筑》2012,38(27):28-30
针对松江砖刻照壁风化日益严重并存在倾斜的现状进行分析,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照壁进行精细化测绘并根据扫描数据进行分析、绘制立面图,由测绘及勘察结果对照壁损坏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加固修缮建议。  相似文献   
89.
文章以安徽省会合肥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几类具有活力的不同级别城市街道,通过调查这些巷道的形成过程与现状、周边用地及人的使用情况,针对他们现在的发展状态及历史沿袭,最后对这些街道的特性进行定性的分析与分类。同时结合其他优秀的案例,提出能够使一条街道具有活力的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90.
陈洋 《石油商技》2012,30(3):54-58
本文通过基础油、添加剂的评价筛选及防锈体系研究,成功研制了具有良好的极压润滑性能、防锈性能及脱脂性能的DS-60轿车板冲压油。工业应用表明,DS-60轿车板冲压油可满足轿车车身覆盖件大批量工业生产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