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篇 |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12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轻工业 | 14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1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 |
冶金工业 | 10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82.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aMgH_3和M(Li/K)替代部分Na体系的电子结构和放氢热力学性质。计算了掺杂体系沿着4条可能的反应路径的反应焓,表明掺杂体系以反应M_xNa_(1-x)MgH_3→xMH+(1–x)NaH+Mg+H_2放氢的可能性最大。Li替代部分Na后降低了体系的反应焓,改善了体系的放氢热力学性能;而K掺杂体系的反应焓变化不明显。通过对电子态密度和键布局的分析表明:Li的掺入降低了离子对价带的贡献,同时减弱了Li与H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有利于体系放氢。计算Li在不同掺杂浓度下的反应焓,表明随着Li掺杂量的增加,掺杂体系放氢热力学性能逐步改善,但Li的掺杂量不能超过50.00%。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87.
本文分析了环己苯作为过充保护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笔者采用对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1C倍率过充电,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测试,交流阻抗测试,电解液电导率以及电池自放电测试研究添加环己苯的量对锂离子电池的过充保护效果以及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同时,本文分析了环己苯作为过充保护剂的可能工作原理,发现当环己苯的含量大于5%时,能对锂离子电池起到良好的过充保护作用;高于7%时会对电池循环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环己苯会降低电解液电导率,导致电池自放电增加。笔者认为5%-7%是环己苯作为锂离子电池添加剂的适宜比例。 相似文献
88.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结构、充电状态以及温度对层状锂钴镍锰氧化物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卷绕的2032电池相比,卷绕的18650电池在高频出现了感抗.根据不同电位下的阻抗谱可以推断层状锂钴镍锰氧化物的脱锂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0~2.7V为克服晶格结构作用力阶段,2.7~3.65V为锂离子多层钝化膜的形成过程,3.65~4.25V为多层钝化膜与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形成过程.温度的升高加快了电荷传递速度和锂离子扩散速度,计算得到电荷传递活化能和锂离子扩散活化能分别为20.48、48.67kJ/mol,且后者是电化学反应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89.
90.
以线扫描进行激光剥蚀进样,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定量分析不锈钢中主、次和痕量元素。考察了激光剥蚀池载气及流量、激光脉冲频率、激光剥蚀孔径、激光输出能量密度对分析性能的影响,对激光剥蚀参数进行了优化。以基体57Fe为内标,校正了元素分馏和灵敏度漂移:以湿法分析用不锈钢屑状标准物质通过环氧树脂等固化剂镶嵌成集合式标准物质作为校准样品,建立了校准曲线。结果表明,除P和Pb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2和0.9679外,其他各待测元素均达到0.99以上: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2~39.71μg/g。将方法应用于不锈钢标准样品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吻合,除样品BSCA316-4中Al和Pb外,其它各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10%以内,而Pb元素的含量本身较低,因此其RSD为10.3%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