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3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碳钢在液/固双相管流中磨损腐蚀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行研制的管流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碳钢在液/固双相流中的磨损腐蚀.结果表明:碳钢在含有5%河砂的双相流动3.5%NaCl溶液中。磨损腐蚀速度随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没有像单相流中出现磨损腐蚀速度显著降低的流速区段,其磨损腐蚀过程仍主要受阴极氧扩散控制.对碳钢施加阴极电流,由于抑制了腐蚀电化学因素,从而大幅度削弱了与流体力学因素间的协同效应,使碳钢的磨损腐蚀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32.
双相不锈钢在管流系统中的流动腐蚀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管流体系 ,根据动量、能量和质量守恒原理 ,应用壁函数、k -ε湍流运动模型确立了管流体系中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质量传递模型 ;结合腐蚀实验确定双相不锈钢流动腐蚀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分析了动力学过程 ,建立了双相不锈钢在 3.5 %NaCl溶液中的流动腐蚀动力学模型 .同时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流动腐蚀速度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揭示出双相不锈钢的流动腐蚀受阳极钝化过程控制 ,离子在电极表面钝化膜中的迁移、扩散过程为速度控制步骤 .腐蚀电化学因素在双相不锈钢流动腐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3.
阐述了湿法吸收还原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净化技术处理工业氮氧化物废气的原理及其应用,并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适合用于连续、高浓度排放含氮氧化物的废气系统。湿法吸收净化技术适合于较低浓度排放含氮氧化物的废气系统,特别是还含有其它有毒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系统。最后,提出了不锈钢酸洗废气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针对镁合金的微弧氧化膜,对微缺陷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微缺陷对微弧氧化膜性能及应用的影响、微缺陷的识别技术、后处理手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最后,提出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及其他金属防护层中微缺陷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5.
对比在空化作用下双相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腐蚀表层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表层力学性质的劣化与空泡腐蚀质量损失、腐蚀微观形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化作用下,微观组织对不锈钢腐蚀表层力学性质(H/E)的影响随着表层深度的变化而显著。两种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的不锈钢的空泡腐蚀形貌有明显的差异,但是都存在一个发生严重腐蚀失效的表层力学性质劣化阈值。一旦腐蚀表层力学性质的劣化低于劣化阈值,空泡腐蚀的质量损失急剧增大,空泡腐蚀形貌显著改变。这个阈值的数值与不锈钢的微观组织无关。  相似文献   
36.
采用扫描电镜对锈蚀终结剂涂层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究了锈蚀终结剂涂层的转化过程。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锈蚀终结剂涂层在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含锈蚀终结剂的涂层中,确实在发生一些化学反应,反应结果使得锈蚀终结剂涂层最终融为一体,成为均匀相。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锈蚀终结剂涂层在开始阶段,其电化学反应阻抗随着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大,当其浸泡超过48 h之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电化学反应阻抗随着浸泡时间减小,耐蚀性降低。表明锈蚀终结剂在还原性环境中有更好的抗腐蚀作用,且需要配套防腐涂层才能具有很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37.
在研究奥氏体不锈钢的空泡腐蚀规律和SEM形貌的基础上,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奥氏体不锈钢空泡腐蚀过程中的形貌变化,并利用电化学极化技术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AFM腐蚀形貌并非呈塑性断口特征,而是晶界优先腐蚀、晶粒凸显且受到明显磨损与腐蚀的形态.电化学极化研究进一步验证在空化作用下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由局部被冲蚀逐...  相似文献   
38.
采用微/纳米力学测试技术,在研究奥氏体不锈钢空泡腐蚀规律的基础上,对奥氏体不锈钢受到空化作用后其金属表层的纵向截面微米硬度和腐蚀表层的纳米力学性能进行定量表征,研究奥氏体不锈钢腐蚀表层力学性能参数及其空间分布,并初步探讨腐蚀表层力学性质劣化与金属空泡腐蚀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在空泡腐蚀过程中,表层中由硬度较小的腐蚀表层、硬度较大的硬化层和机体层构成。在空化作用下,因空化与介质腐蚀交互作用引起奥氏体不锈钢空泡腐蚀表层力学性质劣化,使得奥氏体不锈钢发生严重腐蚀,并存在空泡腐蚀表层力学性质劣化的阈值。其中,奥氏体不锈钢的空泡腐蚀表层纳米硬度起主要作用。无量纲函数--空泡腐蚀表层纳米硬度与弹性模量之比, 可用于描述金属空泡腐蚀表层力学性质劣化程度,并可与金属空泡腐蚀评价深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39.
采用程序升温技术研究了油泥微波热转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微波作用下,油泥热转化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快速升温阶段、干化阶段、烃类物质蒸发阶段、微波热解阶段和微波焚烧阶段。在各阶段中,油泥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油泥微波焚烧残渣作为微波吸收剂加入后,对微波热转化过程的升温特征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可以加速微波热解反应过程,而最终使得油泥微波热转化过程时间显著地缩短,有利于微波热转化过程的节能降耗。在微波热解阶段,开始有大量不凝气生成,主要是H2和C1~C5成分,其中C2~C5含量最高;微波焚烧阶段不凝气量较多,C3~C5含量最低,H2含量最高。回收液相油品主要来自油泥中烃类物质蒸发阶段和微波热解阶段,其组成为23.95%汽油、65.44%柴油、31.06%重油。可见,油泥微波热转化生成油具有很好的品质。微波800℃焚烧残渣重金属溶出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0.
碳钢/钛合金复合材料在3%NaCl溶液中的电偶腐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海林  雍兴跃  侯纯扬  武杰  张正  杨扬 《化工机械》2009,36(5):423-426,475
采用失重方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碳钢/钛合金复合材料在3%NaC l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碳钢/钛合金电偶腐蚀过程中,碳钢为阳极,钛合金为阴极,随着阴/阳面积比的增大,电偶电流增大,碳钢腐蚀速率变大,而电偶电位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