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3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数值计算法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碳钢在3.5%NaCl溶液中层流状态下的腐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材料表面近壁处的流体力学参数(剪切应力τ、传质系数K)比主体中的流体力学参数(流速U)更能准确反映流体对材料腐蚀的影响.针对旋转圆盘体系中的流动体系,建立了流体腐蚀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模拟计算的流体腐蚀速度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揭示的碳钢在单相流体中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42.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应该重视多种热源热解技术开发,包括微波热解技术的研究。文章着重对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包括微波热解技术的进展情况。研究得出:热解技术有望在固体废物处置及其资源化、有机质热解作低碳能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含油污泥资源化研究,对解决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挑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高盐废水的形成及其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生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耐盐嗜盐菌的成功分离、培养、驯化使得采用生化方法处理浓盐废水成为可能。然而,不难看出,由于耐盐嗜盐菌的环境适应性有一定限度,仍然有大量的浓盐废水面临有效处理的难题。只有将浓盐废水中的COD去除,同时将浓盐水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分离处理,才是浓盐废水的最终处置目标,才能更多地回收利用水资源。本文阐述了化工生产中高盐废水的来源及其形成机制,并着重分析了化工废水处理过程中浓盐废水的形成。浓盐废水经多效蒸发、膜蒸馏等工艺处理后,将产生高盐废水。高盐废水可以采用焚烧工艺、蒸发浓缩-冷结晶工艺技术进行盐类物质的分离处理。基于高盐废水中可溶性盐对温度不敏感的情况,提出了蒸发-热结晶的工艺技术。该工艺可以用来处理所有高盐废水,基本实现了高盐废水中可溶性盐类的全部分离,解决了其他工艺技术分离高盐废水中盐类物质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加快发展有特色的防腐产品业──评第二届全国防腐蚀产品交易会雍兴跃(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化工部继首届全国防腐蚀产品交易会成功的基础上,于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人日至七月一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全国防腐蚀产品交易会。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产需结合,推...  相似文献   
45.
废盐酸回收新技术在冷轧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席英信  雍兴跃  郝彦军  吴斌 《轧钢》2009,26(2):25-27
简述了常规废盐酸回收技术及其优缺点,介绍了一种废盐酸回收的新技术与装置,该技术采用独特 的塔分离、浓缩技术、回收稀盐酸浓度可达到15%左右,可直接进入生产主线酸洗使用。同时该技术采用热结晶工艺,可高效分离废盐酸中的氯化亚铁,能耗相对较低。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46.
热处理与加工成型工艺对双相不锈钢流动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处理与加工成型工艺对双相不锈钢在流动 3 .5 %NaCl溶液中流动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固溶处理温度Ts 的升高 ,锻压双相不锈钢的耐蚀性降低 ;随着时效强化时间的延长 ,锻压双相不锈钢的硬度增大 ,耐蚀性有所提高 ,但是锻压双相不锈钢的耐流动腐蚀性能与它的硬度并不存在一致对应的关系。铸造双相不锈钢在流动 3 .5 %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度随着介质流速的增大而缓慢上升 ,高流速条件下 ,其表面发生了严重的坑、点等局部腐蚀。固体颗粒的加入 ,促使其流动腐蚀加剧 ,且存在一个使腐蚀速度急剧上升的临界流速值 ,其流动腐蚀过程主要受阳极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47.
在碳钢流动腐蚀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针对管道流动体系,对固液两相流条件下双相不锈钢的流动腐蚀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了固液两相流体动力学过程和双相不锈钢腐蚀动力学过程,模拟计算得到的腐蚀速率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建立的两相不锈钢流动腐蚀的综合数学模型是正确的,揭示了两相流中双相不锈钢的流动腐蚀机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两相流中双相不锈钢流动腐蚀的加剧主要是由于颗粒相的存在会大大强化液相流体的流体力学因素,导致钝化膜内传质速度加快所致,计算结果同时也表明。对于表面覆盖有钝化膜的材料的数值模拟,建立合理的流动腐蚀动力学模型是数值计算方法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基于流场、浓度场与电化学动力学过程的耦合,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研究了紫铜(TP2Y)与#20钢管道耦接后在静态、流动3.5%(质量分数) NaCl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并预测了静态条件下电偶腐蚀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耦接的异种金属管道中,TP2Y管道作为阴极受到保护,#20钢管道作为阳极受到腐蚀,其腐蚀长度均受管径大小、介质流动以及时间的影响。当管径增大时,电偶对中阴、阳极金属管道电位变化长度逐渐增大;当管道内介质流速增大时,阴阳极管道的内表面电位较静态下开始正移。同时,在靠近耦接位置时,紫铜(TP2Y)管道内表面电位急剧变负,#20钢管道内表面电位急剧变正,电流密度最大。在静态条件下,电偶对中金属管道内表面电位随着时间发生负移。在48 h后,电位基本不再发生变化,阴阳极的内表面进入稳定状态;在30 d后,在靠近阳极金属管道法兰处的总厚度减薄约8.87μm,阳极金属管道的腐蚀长度约为800 mm。  相似文献   
49.
流动氯化物体系中碳钢、双相钢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EIS)明显不同,随着流速增大,电极表面受到的切应力增大,反应阻抗减小,电化学腐蚀加速,协同效应增强,结果使电极流动腐蚀速度增加,与碳钢相比,双相钢电极在较高流速下其电化学阻抗谱才在低频区发生特征变化,证明了曹楚南提出的不可逆电极阻抗谱理论同样适用于流动腐蚀过程中电极过程的研究,揭示了在流动体系中,当电极表面受到足够大的切应力作用时,在低频区电极电化学阻抗谱会发生特征改变,其中,电化学阻抗谱的低频感抗弧特征预示着在流动腐蚀过程中,受到强力流体力学作用的电极表面会改变其常规的溶解速度和溶解机制,同时表面伴随有坑、点局部腐蚀的发生,在此情况下,钝态金属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进一步反映了电极表面受到固体颗粒摩擦或撞击的阻抗谱特征。  相似文献   
50.
在单相流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引入固相颗粒运动理论,对双相流中的碳钢磨损腐蚀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0~18m•s-1流速范围内,固体颗粒与材料壁面的碰撞角度、碰撞频度和碰撞速度等颗粒相力学参数对表面切应力、传质系数影响强烈,导致碳钢磨损腐蚀加剧,但对碳钢的切削磨耗作用不大.腐蚀速度的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验证了碳钢在两相流加剧腐蚀的协同效应中腐蚀电化学作用仍占主导地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磨耗量虽小,但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