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日前,经技术研发中心与各厂人员共同努力,联合攻关,莱钢大型H型钢生产线连续轧制成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用H型钢——铁路线杆,此次一共试轧四种规格4338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叉车关键的工作装置,叉车门架的质量是衡量叉车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叉车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装卸性能和安全性。介绍了我国热轧叉车门架用型钢的国产化开发过程、生产现状及相关标准(YB/T 4237),介绍了目前我国批量生产的热轧叉车门架用型钢外形规格及材质,分析了我国热轧叉车门架型钢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高强度、高韧性、耐低温热轧叉车门架用型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莱钢生产的履带钢表面硬度值偏低问题,通过提高钢中合金元素Cr和Ti的含量与改进热处理工艺等措施的综合实施,获得了比较良好稳定的表面硬度,满足了特殊环境下履带钢具有耐磨性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使用G1eeble1500热模拟机得出H型钢Q235B在不同应变率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计算公式,得到Q235B在轧制条件下的应力一应变及高温条件下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袁鹏举  吴迪  付常伟  赵宪明  霍喜伟 《钢铁》2012,47(10):57-60
 阐述了轧材超快速冷却机制,利用东北大学试验装置对H型钢进行了超快速冷却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莱钢Q235B,Q345B钢种轧后不同冷却速度、不同冷却方式对轧材组织和性能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使用单段式冷却,冷速达到444.4℃/s时,屈服强度可提高205MPa;使用两段式冷却,一次冷却和二次冷却的冷速分别为385和297℃/s时,屈服强度可提高230MPa。2种冷却方式均能大幅度提高轧材强度,两段式冷却效果明显高于单段式冷却,为实现低成本生产H型钢及生产更高级别高强钢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V-N微合金化工艺,开发出了屈服强度490 MPa以上的高强门架型钢。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冲击性能不合,采用V-Ti微合金化工艺后,冲击性能明显提升,最高达到102 J,原因是Ti的细化晶粒作用,但屈服强度有所降低,是因为TiN的生成减弱了V-N的强化作用。生产过程中在型钢翼缘尖部出现裂纹,在生产工艺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分析产生的原因是钢中N元素含量高,N与V和Ti等元素形成氮化物在晶界析出促进了方坯横裂纹的发生,采用V-Fe合金代替部分V-N合金后,有效消除了翼缘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用户定制的C250b门架型钢屈服强度不低于500 MPa,抗拉强度不低于610 MPa,断后伸长率不小于17%,-20℃冲击功不低于27 J的指标要求,设计了C-Mn-Nb-V-Cr-N体系钢,参考实际生产工艺,在不同的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下对试验钢进行精轧,研究了试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了其强化机制.结果表明:设计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16~0.20 C,0.40~0.50 Si,1.50~1.60 Mn,0.35~0.45 Cr,微量Nb+V,试验钢经精轧和空冷后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当开轧温度控制在920~970℃,终轧温度控制在820~870℃时,试验钢的平均晶粒尺寸不大于7μm,力学性能参数满足指标要求;试验钢固溶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值约为240 MPa,细晶强化的贡献值为177~191 MPa,第二相析出强化的贡献值约为100 MPa.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锰+钒微合金化和高锰+钒微合金化两种工艺方案,研究了锰对热轧型钢强度、硬度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锰含量的实验钢中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但锰含量较高时组织中出现粗大的团状珠光体且珠光体相对量增加,导致可以提高钢材强度和硬度,但低温冲击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C160规格异型门架型钢的非对称切分孔轧制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并对轧制过程的翘扣头、弯曲、扭转等稳定性进行模拟。对稳定轧制阶段截面云图中应变分布、变形及延伸进行分析,并进行生产实施,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稳定阶段轧件截面下部变形及延伸大于上部应变,造成轧件上翘;左侧变形及延伸大于右侧应变,造成轧件向右侧弯;对角的应变分布及延伸相近,轧件没有发生明显扭转。为轧制过程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保证轧制顺行、稳定工艺、提高作业率及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