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99篇 |
免费 | 168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8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241篇 |
化学工业 | 363篇 |
金属工艺 | 134篇 |
机械仪表 | 179篇 |
建筑科学 | 419篇 |
矿业工程 | 125篇 |
能源动力 | 95篇 |
轻工业 | 259篇 |
水利工程 | 190篇 |
石油天然气 | 142篇 |
武器工业 | 26篇 |
无线电 | 5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15篇 |
冶金工业 | 140篇 |
原子能技术 | 18篇 |
自动化技术 | 2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48篇 |
2009年 | 154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157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烧蚀热可用于材料抗激光加固性能表征和材料的激光加工效率描述。实验研究了亚音速表面切向空气气流速度和激光功率密度对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烧蚀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气流速度下,烧蚀热在100~500 W/cm2激光功率密度范围内先迅速降低然后趋于稳定,转折点约位于200 W/cm2;相同激光作用下,功率密度较低时,烧蚀热随着气流速度提升而变大,功率密度高于一定值(约200 W/cm2)后,烧蚀热随气流速度提升而降低。分析认为材料内部扩散、热解气体燃烧、残碳氧化放热、辐射能量损失、气流剥蚀等多个因素的竞争是激光能量利用效率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
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我国的通信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出现以GSM、CDMA以及TD-SCDMA产品为主的电子通信技术.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我国科技进步也同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中还有一定缺陷,需要进行改变及有效创新,本文分析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3.
提出了一种采用新颖负温漂系数电流源补偿结构的高性能基准电压源。利用工作在亚阈值区的两个MOS管的栅源电压差与工作在线性区的MOS管的漏电流关系,产生补偿电流,使输出电压对温度不敏感。提出的负温漂电流源结构没有使用传统大电阻,不仅保证了低功耗,还有效减小了芯片面积。采用共源共栅的电流源结构,提高了电源抑制比。基于TSMC 0.18 QUOTEμm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35 ℃~150 ℃范围内,温漂系数为8.3×10-6/℃。电源电压为1.3~3.3 V时,电压调整率为0.21%,电源抑制比为-81.2 dB@100 Hz,功耗仅为184.7 nW。芯片面积为0.006 mm2。 相似文献
94.
基于J2EE平台和MVC模型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J2EE平台的MVC模式的软件开发思想,着重阐述了J2EE和MVC模式的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J2EE平台和MVC模式的企业级应用开发方法,且以该方法实现一个虚拟的在线电子政务系统为例,来具体阐述其开发的具体步骤和技术细节。该系统具有设计清晰、模块性强等特点,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伸缩性。 相似文献
95.
96.
移动通信技术走过了37年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技术也已走过了64年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各自独立演进,到5G与人工智能开始深度融合发展,"5G与人工智能"已被业界视为一组最新的通用目的技术组合,对垂直行业的发展起到提振生产力与赋能的作用。首先介绍了早期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各自的发展路线,并重点回顾了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在3G到5G阶段开始融合发展。针对通信人工智能,详细阐述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通信生态系统中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管理与运营、电信业务管理、跨领域融合智能化、垂直行业与专网等,并总结了通信国际标准组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分级定义与演进路线。面向下一个十年,展望了通信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路线与演进趋势,并结合3GPP与ITU-R的5G/6G时间表,前瞻性探索了基于3GPP和O-RAN路线的网络智能化、基于体验感知与意图的网络管理与运营系统的发展、网络AI信令体系、面向智慧中台演进的电信业务与支撑体系、跨领域融合的智能化体验管理与策略管理、从SLA向ELA的演进以及面向垂直行业的智能专网等。最后建议行业达成共识,在下一个十年中全面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通...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在地下咸水层封存过程中,CO2的溶解反应将会影响其封存容量和稳定性,并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为合理分析CO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溶解性能,基于马尔科夫理论对灰色GM(1,1)模型进行优化,构建CO2溶解性能灰色预测模型。通过预测单因素影响下CO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溶解性能,科学分析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结果表明:通过压强、温度及矿化度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CO2在水中溶解性能,得出CO2溶解性能灰色马尔科夫优化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7%、17.73%、0.21%;与灰色GM(1,1)模型相比,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0.35、1.56、3.41百分点,CO2溶解性能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研究成果为CO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溶解封存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