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15篇 |
化学工业 | 32篇 |
金属工艺 | 27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8篇 |
矿业工程 | 22篇 |
轻工业 | 132篇 |
水利工程 | 9篇 |
石油天然气 | 10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 |
冶金工业 | 27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WC硬质合金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机械合金化的原理、设备和特性。论述了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纳米WC硬质合金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3.
以Fe、Al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通过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根据烧结前后多孔试样的质量变化,并结合XRD、SEM、EDS等测试手段,对烧结过程中多孔试样基础元素挥发行为及孔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烧结元素粉末制备Fe-Al多孔材料过程中,最终烧结温度为1 000℃、保温4 h时,Fe-Al多孔试样质量损失率为0.05%,而最终烧结温度为1300℃时质量损失率达到10.53%;随着最终烧结温度升高,合金元素沿孔壁表面挥发程度增大,导致Fe-Al多孔试样的孔径、开孔隙率和透气度变大。采用MIEDEMA模型和LANGMUIR方程,对真空烧结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原因进行理论分析,表明Al的挥发是导致多孔试样的质量和孔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以Fe、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分段无压反应合成工艺制备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并对其孔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改变Fe-Al元素的配比,研究Al含量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透气度和最大孔径以及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含量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孔隙度的影响显著.在Al含量(质量分数)20%~45%的范围内,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孔隙度与Al含量之间遵循严格的直线增加规律;Al含量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最大孔径和透气度的影响与对孔隙度的影响相似.本实验条件下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中透气度(k),开孔隙度(θ)和最大孔径(dm)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为:K=0.2538dm2θ.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案例教学法在《催化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从2011年和2012年应用化学专业取两个班共98名学生,其中,一个班49人,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对照组),另一个班49人,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验组),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同学的理论考试、文献综述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同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同学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实验设计能力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在《催化原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催化原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