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9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明  严富文  高诚辉 《计量学报》2020,41(9):1095-1101
使用Rockwell C金刚石圆锥压头对紫铜进行微米划痕实验,研究了法向载荷对样品的微米划痕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压入深度和残余深度均线性增加,弹性恢复率线性减小;划痕宽度随压入深度的增加先非线性地增大,之后趋于线性增加。当法向载荷在0.08~0.11N的范围内时,摩擦力线性增大,摩擦系数趋于一个常数,摩擦机制为粘着摩擦;当法向载荷在0.11~17N的范围内时,摩擦力和摩擦系数非线性地增大,摩擦机制为犁沟摩擦;当法向载荷在17~28N的范围内时,摩擦系数趋于一个常数,摩擦力线性增大,摩擦机制为微切削。  相似文献   
62.
提出了一种使用ASP+AJAX动态网页技术,开发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并对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3.
用非晶态合金和纳米晶合金作电极材料各有利弊,而用酸性溶液制备的Ni-Co合金镀层存在内应力较大且电流效率低等不足.为此,采用电沉积技术在碱性镀液中制备了非晶-纳米晶Ni·Mo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极化曲线等研究了电沉积工艺对镀层Mo含量、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Mo含量随镀液中钼酸盐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柠檬酸盐浓度增加、镀液温度升高、电流密度增大先增加后减小,pH值对镀层结构有显著影响;镀层Mo含量在21.00%~26.00%时,Ni-Mo合金镀层为非晶与纳米晶混合结构,非晶态相含量占60%以上,纳米晶的晶粒尺寸较小,镀层表面均匀、颗粒细小、致密性较高;10.0 g/LNa2MoO4·2H2O,64.0 g/L Na3C6H5O7·H2O,pH值10.0,电流密度5~8 A/dm2,温度35℃时,获得的镀层为非晶与纳米晶混合结构,且表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4.
无机盐晶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型增强增韧的钙、镁无机盐晶须材料的品种、性能、功能特征和研究现状,对比了这类晶须与其他晶须增强的复合材料的部分机械物理性能,探讨了一定工艺条件下复合材料良好的机械性能。对当前主要研制的无机盐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的作用形式、机理进行了归纳,提出今后该类型复合材料的研究特点,进而开发满足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5.
电镀Ni-Fe-P合金硬度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沉积Ni-F3-P非晶态合金晶化后具有很高的显微硬度,可作为表面耐磨镀层。研究了镇波成分、工艺参数、镀层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Ni-Fe-P合金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根据生产需要,实现对Ni-Fe-P合金镀层显微硬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66.
对近年国内外工程粗糙表面微观热力学的数值模拟的进展作了综述,介绍了工程粗糙表面的表征、接触模型、表面温升的计算模型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当前相关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7.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微纳米间隙下硅基片与纯角鲨烷液体固-液接触面的边界滑移进行试验研究,同时考虑固-液接触面处双电层力,拟合Si O2小球与固体试样的表面电荷密度以及角鲨烷流体动压力。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小球重力、惯性力及分子间作用力的情况下,小球在垂直趋近固体试样的过程中主要受力为双电层力及流体动压力,在低速时,双电层力占主导地位;在角鲨烷液体环境中,探针趋近硅基片的过程中,双电层力表现为引力,且其大小与趋近速度无关;在试验的趋近速度范围内,Si(100)表面与角鲨烷的接触面均会产生边界滑移,且滑移长度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68.
检测点的布局优化是复杂曲面类零件加工误差检测的关键。针对由多张不同特征曲面复合而成的零件模型整体的自适应测点规划困难问题,开展网格化自适应测点规划研究。将复杂曲面模型转化成细粒度的三角网格模型;进而采用三角网格边简化方法进行自适应测点规划。利用局部多项式拟合和局部曲率估算技术,实现网格顶点的自适应精简;通过顶点替代法,避免网格化离散误差的影响;采用子集选择技术,提升简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会引入网格化离散误差,对网格化粒度不敏感;在同样测点的情况下,最大误差较均匀采样法减小32.8%,较随机Hammersely序列法减小16.9%,均值误差则分别减小28.7%,18.5%。通过网格化能避免多张曲面间的协调处理困难问题;规划的测点能较好地反映曲面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多学科协同设计中约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对产品进行多学科协同设计的约束网络模型,该模型从产品的组成和设计过程两方面多层次地将产品的各学科子模型关联起来。能够有效地支持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过程。给出了约束网络模型的表达方法,并以汽车离合器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0.
讨论了现有工程表面粗糙度评定基准滤波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具有近似的平移不变性和改进方向选择性等优点适合用于三维表面基准滤波,但其滤波过于理想化易导致滤波基准在野点处畸变。为此,进一步提出将空域双边滤波思想引入DT-CWT来增强双树复小波变换在提取基准面野点处的稳健性。通过低频重构得到基准信号,并对每层重构系数进行双边滤波,最终增强DT-CWT滤波基准的稳健性。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DT-CWT能很好地抑制异常值干扰引起的滤波基准在野点处产生的畸变,其得到的基准面的精度误差为0.183 2×10-10 m,重构误差为0.016 1×10-10 m,低于传统方法所得。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双树复小波稳健滤波能很好地克服边界效应并抑制工程表面上深沟对滤波结果的影响。提出的方法为工程表面粗糙度评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