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准确测定或计算钻井液密度是科学设计钻井水力参数的基础,受地层高温高压影响,油基钻井液密度沿井筒是变化的,将其视为常数势必影响井筒压力计算精度。以目前新疆地区常用的四种油基钻井液为例,对样品在10~150℃、0.1~100.0 MPa条件下的密度进行了测试,然后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在考虑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建立了油基钻井液的密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密度受温度、压力影响较大,耦合温度、压力建立的油基钻井液密度预测模型相关系数达0.99,用该模型计算并分析在井深变化情况下各配方的当量静态密度变化趋势。相关研究成果为油井钻井液现场应用及钻井水力参数设计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2.
巴彦河套片麻岩储层具有埋藏浅、低温、低孔低渗透、天然裂缝发育、孔喉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储层改造过程中存在加砂困难、缝高失控、压裂液难以破胶等风险,根据上述难点,结合岩石力学分析和非常规储层压裂理论,形成了水力裂缝沟通天然裂缝、多裂缝延伸形成缝网,增渗增产的储层改造工艺技术,同时配套多尺度裂缝支撑、缝高控制及低温破胶技术。该技术在巴彦河套盆地片麻岩裂缝储层的3口井已得到成功应用,压后产油量10.50~27.96m3/d,平均产油量达到19.83m3/d,对巴彦河套盆地片麻岩裂缝储层后期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续水源,是构建完善国家骨干水网的标志性工程。基于工程独特的定位,引江补汉前期论证有两个显著区别于一般调水工程的特点:一是水资源优化配置范围巨大,二是工程规模论证条件复杂。通过构建多要素多目标水资源配置模型,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实现了超大范围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复杂边界条件下工程规模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深水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地震易损位置及损伤程度,以某库区深水高墩连续刚构桥为对象,采用塑性铰模型,考虑地震动水效应,建立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频数分析法,选取50条典型强震记录为输入,基于IDA分析,从地震易损性分析的角度去评价深水高墩连续刚构梁桥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了高水位与无水情况下桥墩和支座的整体易损性曲线、桥墩墩身易损位置及其对应的损伤概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考虑水体时,桥梁构件损伤概率会显著增大,桥梁主墩的易损位置由墩底附近向墩身上部位置移动;支座处的损伤概率在各相应损伤等级中比桥墩高,且相比于主墩,边墩更容易发生损伤;边墩损伤位置主要集中于墩底附近,而主墩损伤位置位于墩底附近及墩身上部。结果表明,抗震设计时,需重点关注以上边主墩易损伤位置的受力及支座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串口发送彩信在无线远程监控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远程监控不但要求能够报警通知,同时还需要尽快得到现场画面,彩信的嵌入式系统将是未来无线远程监控的发展趋势.本文详细分析了彩信的流程、结构和封装协议,可知彩信发送的是一个个PDU消息,并且大部分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这和短信没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内容只在其中两步以16进制码的格式放在彩信体内.因此文章提出了以图像的压缩码流作为彩信体的正文在发送端发送,接收端通过解码获得图像的监控方法,并且完成短信的PDU收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IEC62228-3:2019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关于集成电路CAN(控制器局域网)收发器的电磁兼容评估标准.本文对标准中的静电放电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静电放电的试验配置和方法进行了总结,详细阐述了CAN收发器在接触放电试验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气湍流引起的激光光强、相位和传输方向的随机变化对大气激光通信质量的影响,开展了用自适应光学(AO)技术校正大气湍流影响的研究。定量分析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在通信波段校正大气湍流的效果。利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安装在云南丽江高美谷观测站的1.8m望远镜和127单元AO系统,在1 550nm通信波段对不同高度角的恒星进行了大气湍流校正实验。通过采集校正后的恒星图像,分析了校正后的斯特勒尔比,同时记录下当时的大气相干长度,由此得到了在不同大气湍流条件下的校正效果。实验表明,当大气湍流强度D/r0(1 550nm)小于6.5时,校正后的波面RMS值可以小于1rad,即在中弱大气湍流条件下,该AO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大气湍流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8.
对本钢新1号高炉2010年恢复炉况期间的一些生产经验和创新进行了总结。新1号高炉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合理的装料制度、调整送风制度及强化炉前管理等措施,高炉冶炼强度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010年12月份达到日产过万的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含能材料反应过程多组分气体的同时快速释放特点,利用质谱的连续实时、全组分扫描的检测方式,详细阐述了其采样传输、图谱解析、定量分析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分析不同质谱采样接口的可靠性与失真机理、反应过程与质谱电离同步耦合作用下的图谱重叠、多组分气体质谱定量等难点。选取3类代表性反应过程具体阐述了锅炉结渣物的逸出气体冷凝结晶二次反应、CaS气化反应过程质谱信号非线性解析及典型含能材料Fx逸出气体质谱定量解析。结果表明,利用质谱定量分析方法———等效特征图谱法(Equivalent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analysis)ECSA?,实现了对采样失真的判断与多组分气体质量变化率的精准解析,通过解析后的多组分质量变化连续动态信息,基于物料、组分、元素质量平衡,实现对多重反应过程的精准辨识。  相似文献   
20.
准确了解输气管道工况的瞬时变化情况,有助于输气管道调度管理部门调控和优化输气管道运行方案,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营。为此,在分析输气管道基本方程的基础上,选用SPS仿真软件模拟了输气管道典型工况的瞬态变化情况,得到以下结论:当压缩机站启机时,该站流量上升,入口压力下降,出口压力上升;停机时,该站流量下降,入口压力上升,出口压力下降;截断阀关断时,上下游流量下降,入口压力上升,出口压力下降;管道发生泄漏时,上下游压力下降,上游流量上升,下游流量下降。该分析结果对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