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0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07篇 |
综合类 | 114篇 |
化学工业 | 263篇 |
金属工艺 | 91篇 |
机械仪表 | 135篇 |
建筑科学 | 168篇 |
矿业工程 | 83篇 |
能源动力 | 44篇 |
轻工业 | 165篇 |
水利工程 | 82篇 |
石油天然气 | 61篇 |
武器工业 | 18篇 |
无线电 | 14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2篇 |
冶金工业 | 76篇 |
原子能技术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1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197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2.
一棵普通的树木素材,能成为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主要是通过造型艺术而实现的。树木盆景造型技艺最常用最重要的有两种,其一是蟠扎技艺;其二是修剪技艺。蟠扎技艺也有两种,一是棕丝蟠扎,用棕丝蟠扎树木,使其枝、干弯曲达到造型要求,这是一种古老的园艺技术。二是用金属丝蟠扎树木,这种蟠扎技艺在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3.
以小见大,主次分明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与小只是两者相比较而言,世上没有绝对大的事物,也没有绝对小的事物。没有大就显不出小,反之,没有小也就显不出大。以小见大,小是手段,不是目的;小是形式,大是内容, 相似文献
24.
25.
HIT—PAW—400T新型等离子弧焊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已有等离子弧焊存在的缺点,研制了新型结构的直筒式等离子弧焊松,并设计制作了配套使用的操作工具。结果表明:焊松在钨极对中和内缩量调节,钨极和喷嘴冷却象效果,气流流动效果,水气密封可靠性,喷嘴更换,钨极更换和利用率,通用性,焊接区可视性和可达性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6.
27.
以天津西外环海河大桥为例,详细介绍钢桁梁厂内制作、现场拼装方法及技术措施。钢桁梁现场采用龙门吊进行架设,栈桥采用钢管桩、贝雷梁的形式,为便于施工,龙门吊轨道与栈桥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28.
阐述电伺服拉床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结构,介绍拉床工作台的双伺服同步驱动系统及双滚珠丝杠机械传动机构。为提高拉削过程负载断续变化时主溜板同步运行的精度,从提高单轴伺服系统本身抑制负载扰动性能的角度出发,设计基于扰动辨识和补偿机理的自校正算法,重点分析其原理。基于该自校正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双轴同步驱动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具有简单可靠易实现的特点。以一台20 t的伺服拉床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两主溜板耦合和不耦合且受力不平衡的情况下对控制策略的同步性能进行了多种吨位的加工测试,试验结果显示该扰动补偿算法是有效的,基于该扰动算法的同步控制策略具有很好的同步精度,这给双滚珠丝杠伺服同步控制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9.
30.
针对传统梯形速度规划存在的变速冲击和机械臂空间轨迹跟随作业质量低等问题,将五次多项式替换传统梯形速度规划加减速区的方法应用到工业机械臂的轨迹插补系统中。对传统梯形加减速控制的模型和轨迹插补系统进行了分析,推导了五次多项式速度插补算法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上对该算法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四轴机械臂轨迹插补系统的硬件及软件,阐述了轨迹插补系统以及空间轨迹插补的实现流程;基于Linux开发平台和SCARA机械臂,搭建了轨迹插补系统实验,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满足参数约束的同时达到了柔性插补的设计要求,在冲击度峰值方面相比传统方法降低90%以上,提升了轨迹插补的作业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