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武器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多分支水平井压力系统分析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流体力学相关理论,采用整体压力系统分析方法,考虑到多分支水平井各分支在主井眼井底的相互干扰,建立了以上井眼井底为求解节点、从油藏到井口的多分支水平井压力系统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综合考虑了多分支水平井中的油藏渗流、水平段多相管流、弯曲段和垂直段多相管流以及采油举升方式,推导并提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利用压力系统分析模型,可求解多分支水平井的协调产量和协调流压,以及多分支水平井在协调点的产量和各分支水平段沿程压力分布及产量分布。对裸眼完井方式下三分支水平井自喷采油时的协调产量和协调压力实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求解应用前景广阔的多分支水平井不同举升方式下协调产量及协调压力。  相似文献   
22.
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是实现CO_2混相驱的关键。注气过程中,CO_2与原油多次接触混相,且由于交换作用,CO_2与原油接触后,原油的组分会发生变化。针对这种情况,利用数值模拟多次接触法,对低渗透油藏CO_2混相驱过程中原油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_2对原油组分中C+2和C+4的抽提能力较强,其变化规律均呈下降趋势;对C+7和C+17的抽提能力次之,其变化规律均呈先平稳后下降趋势,CO_2对C+18和C+25的抽提能力较弱。基于组分变化规律建立了适合目标区块的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动态预测公式,为CO_2最小混相压力动态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3.
根据普通稠油油田面积注水开发的特点,为了解决注水平面矛盾的问题,基于流管法得到了注采单元面积波及系数、时间和含水率的计算公式,并成功运用到反九点井网,从数学理论上初步解决了两相驱替条件下面积波及系数的计算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稠油油藏油井见水后,含水率迅速升高,面积波及系数增速减小;反九点井网边井和角井的见水时间和面积波及系数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工作制度使水驱更加均匀;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一致。该方法为后续面积波及系数理论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相对于直井和水平井,鱼骨井具有单井控制储量高、油藏接触面积大等优势,但开发过程中往往需注水来 即时补充地层能量。分支井井身结构复杂,现场常采用直井或水平井作为注水井构建不规则的注采井网,而实 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分支井含水上升快、产油量下降快和注水量调配难等问题,亟需开展不同注采方式和不同井 型下的油水运动特征研究。利用二维可视化模型、红色染色煤油和黑墨水,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分支角 度(30°~90°)鱼骨井一注一采井组在不同注采井型下的油水运动特征,并用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 明,水平井注水时,油水前缘向分支处偏移更大,油水前缘的推进效果更为均匀;直井注水时,油水前缘推进较为 缓慢,但水淹状态时的波及面积更大。直井注水时,分支角度为45°的鱼骨井采出程度(61.10%)最高;水平井注 水时,分支角度为30°的鱼骨井采出程度(57.97%)最高,水淹状态时剩余油分布最少。当分支角度小于30°时,水 平井的注水效果好;当分支角度大于45°时,直井的注水效果好。对比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的油水运动 场图和采出程度,结果较为吻合,实验结果与适用油藏特征的匹配性较高。研究结果对实际的油田鱼骨井注采 井网部署和参数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新的气藏拟压力计算经验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体拟压力的计算,一般将气体拟压力简化为压力平方项,或直接应用数值积分方法进行计算,不能准确表征实际气藏的气体拟压力。为此,以某一实际气藏的气体组分为例,通过精确地计算黏度 和压缩因子 ,推导出这二者的乘积 随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分段计算公式,得到了适用于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干气气藏的真实气体拟压力计算的新经验公式。计 算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压力的增加, 逐渐增加;压力较低时, 随压力增大呈抛物线性增加,压力较高时, 随压力增大呈 线性增加;干气组分变化对拟压力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新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积分方法计算的拟压力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我省在六个系统开发应用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在侦查业务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了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对全省讯问监控系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实现了看守所检察讯问室与院局域网的连接.并逐步实现远程控制指挥.形成侦查指挥系统网络构架;开发应用职务犯罪侦查谋略库、职务犯罪信息库、行贿行为档案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27.
针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评估问题,建立了产量递减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并明确了参数不确定性对累计产量的影响。通过分析某低渗透油藏的生产数据,确定了油藏初始产量、递减指数、递减率所满足的概率分布函数,考虑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利用蒙特卡洛方法,预测了油井产量的变化,并开展主控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确定性递减分析方法预测了不同概率下的产量递减情况,依次得到油井有10%、50%、90%可能达到的评估结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准确地反映了油藏的生产变化;递减指数和递减率的不确定范围对累计产量的预测精度影响很大,而对初始产量的影响较小。新建立的产量递减不确定性预测方法能够提高低渗透油藏产量评估的可靠性,为优化低渗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考虑页岩基质中页岩气的解吸,基于三线性流模型,建立了页岩气产量递减分析模型。对模型各个参数敏感性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需要反演的关键参数。考虑页岩气的解吸,定义物质平衡拟时间和规整化产量,处理了变产量/流压生产数据。以无因次产量、产量积分和积分导数建立了关于无因次时间的产量递减图版,结合线性流分析方法和图版拟合法,提出了页岩气压裂水平井产量递减分析新方法。最后,运用长宁H3-4井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①考虑页岩气解吸作用,通过修正物质平衡方程和物质平衡拟时间,可以有效处理页岩气井变产量/流压生产数据;②针对只生产了几年的页岩气井,改造区以外区域对产量递减分析的影响可以忽略,以减小生产数据拟合的多解性;③所提出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能够反演改造区的渗透率、裂缝渗透率、裂缝半长3个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29.
页岩气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热点,但目前多井生产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动用程度研究还有待提高,而波前快速推进法可以快速高效地预测压力波前沿的运移情况。为此,在考虑页岩气储层吸附解吸的特性和滑脱效应的基础上,结合多井生产条件下各井的单井飞行时间的关系,建立了多井程函方程,利用波前快速推进法进行求解,从而实现了对多井生产储层动用程度研究。分析了多井干扰的储层动用特点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压力干扰发生后储层的动用程度降低,特别是当压力波传播到临近水平井后,动用速度进一步减慢;②适当增大井距,可以延缓压力波的干扰,增大储层动用体积;③优化设计相邻水平井压裂改造区的位置,减小改造区的重叠面积,合理增加改造区的渗透率,都能够增大储层动用体积,改善页岩气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0.
针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基于流固耦合的基本理论,考虑低渗透油藏渗流时启动压力梯度和低渗储层的流——固耦合特性,将渗流力学与弹塑性力学相结合,建立适合低渗透油藏的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在油藏岩土应力和应变分析基础上,结合有效应力原理和岩石骨架本构关系,建立了低渗透储层岩层骨架的数学模型,包括孔隙度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岩石骨架本构关系等。通过考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低渗透油藏中流——固耦合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