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利用MATLAB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采用BP神经网络,实现了斯太尔摩高速线材冷却线上的工艺参数和冷却过程中温降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建立了高速线材冷却过程的温降模型。对神经网络模拟计算出的温降与现场的实测温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网络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这对于实际斯太尔摩冷却控制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低碳中锰钢在不同奥氏体逆相变(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 ART)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以及影响性能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为避免奥氏体的不均匀长大和粗化,轧制前铸坯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 200℃及以下。随着ART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逆转变奥氏体(reverted austenite, RA)含量逐渐增加,屈服强度逐渐下降,-60℃冲击韧性先升高后下降,但仍保持在150 J以上。低温ART处理后,RA含量较少,Mn主要以(Fe, Mn)3C型短杆状碳化物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析出强化效果;高温ART处理后,Mn富集于RA中,少量RA长大明显,导致更强的相变诱导塑性效应和塑性提升,但对抑制低温下的裂纹扩展不利。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电子探针以及周浸加速腐蚀等方法,研究了轧后直接水冷、弛豫30、85及270 s对420 MPa级耐候桥梁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弛豫时间的延长,试验钢板的组织类型由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逐渐转变为铁素体(F)+贝氏体(B),并进一步转变为铁素体(F)+珠光体(P);同时,试验钢板的屈服强度的下降速率明显大于抗拉强度的,屈强比由0. 88降低至0. 62;周浸试验结果表明:在弛豫过程中耐候性元素未发生明显的扩散,因而钢板的腐蚀速率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Q460FRW耐火钢的平衡态析出相。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Q460FRW耐火钢600℃保温处理前后的基体与析出相演变。结果表明:600℃下的平衡态析出相由M7C3,M23C6(M=Fe,Cr,Mo,Mn)和MX(M=Nb,Ti;X=C,N)构成。热机械控制工艺下,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构成。600℃保温处理后,粒状贝氏体中的M/A组元逐渐分解,针状铁素体逐渐转变为块状铁素体。随600℃下保温时间的延长,富Cr/Mn的M7C3相尺寸持续增加,富Nb/Ti的MX相尺寸在小幅度增加后保持稳定,未发现M23C6型析出相。在保温过程中,Mo主要以固溶态存在,其对耐火性能的作用主要为固溶强化。  相似文献   
15.
以低C- Mn为基体,辅以钼、铜、铬、镍等元素合金化,采用实验室冶炼及轧制,配合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研发了Q460级别耐火耐候抗震结构用钢。对试制的钢板进行了力学性能、高温耐火性能及耐大气腐蚀性能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Q460钢韧性和塑性优异,屈强比低,具有较好的抗震性,600 ℃保温3 h耐火及耐大气腐蚀性能良好,完全满足高性能建筑结构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