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7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4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验测量了超高强度钢G50不同组织的热物性参数与力学性能参数,测定了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参数和马氏体相变塑性系数,建立了超高强度钢G50淬火的温度-组织-应力耦合材料模型。通过反传热计算确定了浸油淬火过程中试验件的表面换热系数。使用所建立的材料模型和换热系数,模拟计算了试验件浸油淬火过程中的温度、组织和应力的演化过程,温度计算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Ni_(47)Ti_(44)Nb_9合金锻棒的组织、织构、形状恢复率和可恢复应变,分析了锻造织构的形成机制以及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观组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分析了织构,采用小管扩径恢复法获得了形状恢复率和可恢复应变。研究结果表明,Ni_(47)Ti_(44)Nb_9合金锻棒中的Ni Ti基体相沿轴向呈纤维状分布,纤维组织之间为β-Nb相,说明Ni_(47)Ti_(44)Nb_9合金经过锻造变形后,Ni Ti相和β-Nb相都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Ni_(47)Ti_(44)Nb_9合金在锻造过程中主要形成了{111}110织构,即锻棒的轴向∥111方向、径向∥110方向。其形成机理可归结为Ni_(47)Ti_(44)Nb_9合金在锻造过程中受到径向压应力的作用,使滑移面不断向垂直压应力轴方向转动,而滑移方向逐渐趋向于流变方向。Ni_(47)Ti_(44)Nb_9合金在锻造过程中形成的{111}110织构使得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扩径时获得的记忆性能存在差异,且当扩径方向∥110方向时比扩径方向∥111方向时获得的形状恢复率高3.52%,可恢复应变高0.62%。  相似文献   
33.
利用化学机械抛光对氧化铝陶瓷进行加工,结合表面算术平均高度Sa和均方根高度Sq,研究偏斜度Ssk和陡度Sku随抛光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光滑表面形成机理.结果 表明:随着抛光时间的延长,Sa和Sq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规律;Ssk呈先下降后上升再波动的规律;Sku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规律.塑性去除、晶粒断裂和晶粒脱落...  相似文献   
34.
从解决工程应用问题出发,分别利用加速度传感器与应变传感器,在20 Hz~400 Hz范围内,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0Cr18Ni9Ti不锈钢、1 100°C退火态与冷轧态Fe-16Cr-2.5Mo合金悬臂梁在宽频带激励下的减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对Fe-16Cr-2.5Mo合金梁的减振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自由振动下退火态悬臂梁的振动加速度和应变衰减较冷轧态与0Cr18Ni9Ti不锈钢显著;受迫振动下退火态悬臂梁的振动加速度峰值与应变峰值较0Cr18Ni9Ti不锈钢与冷轧态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35.
针对目前不同阻尼合金之间可比性差的问题,采用同种测试方法研究了Fe-Cr-Mo、Cu-Zn-Al和Fe-Mn三种阻尼合金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利于针对实际应用条件选取合适的合金。利用倒扭摆测试合金阻尼性能,万能实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同18-8不锈钢相比,三种合金都具有显著的高阻尼性能;Fe-Cr-Mo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应变振幅增加而迅速增加,在1×10-4~2×10-4范围内出现峰值,随后又逐渐下降;Cu-Zn-Al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应变振幅的增加而增加,在2×10-4左右出现平台;Fe-Mn合金的阻尼性能随应变振幅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Fe-Mn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Fe-Cr-Mo合金次之,Cu-Zn-Al合金最低。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不同处理状态下V-5Cr-5Ti合金的内耗特征,并结合微观缺陷的作用机制对内耗峰进行分析。利用倒扭摆仪和多功能内耗测试仪进行内耗测试,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相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V-5Cr-5Ti合金制备过程中无法完全消除C、O、N等杂质元素,这些元素会以间隙原子或沉淀相颗粒形式存在,进而影响合金的微观组织缺陷。在不同的处理状态下,杂质元素的不同存在形式会使合金的内耗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特征。根据内耗机制,所有的内耗峰均可以由应力作用下微观缺陷的运动来揭示,比如点缺陷、位错、晶界等。  相似文献   
37.
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u-25.04Zn-3.83Al-0.2Zr形状记忆合金的ECAP过程以及不同温度挤压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0℃挤压时加工硬化严重,无法进行多次挤压,250℃虽无明显的加工硬化,但挤压多次会出现裂纹,350℃挤压晶粒长大比较严重,较佳ECAP温度为300℃;合金在300℃经过一次挤压后,硬度从149HB陡增到252HB,随着挤压次数的增加,硬度略有增加并趋于稳定,达到275HB左右;合金在300℃挤压后,晶粒虽无明显减小,但晶界更加清晰,晶粒更加规则,形成了具有大角度晶界的等轴晶,微观组织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38.
通过测定Fe-Mn合金的层错几率以及借助G-L位错脱钉模型,研究了深冷处理和温度对其阻尼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Fe-Mn合金的高阻尼机制.采用倒扭摆测试合金的阻尼性能、SEM观察显微组织、XRD测定物相体积分数和层错几率.结果表明,Fe-Mn合金的高阻尼机制与Shockley不全位错的脱钉运动相关;深冷处理增加了合金的层错几率,即增加了Shockley不全位错数量,阻尼性能得到提高;升高温度降低了Shockley不全位错的脱钉力,在一定应变振幅下,温度越高可以产生脱钉的Shockley不全位错数量就越多,合金的阻尼性能升高.  相似文献   
39.
采用等径角挤压(ECAP)工艺改变Fe-18.39Mn合金的ε马氏体片形态,进而研究其对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实验机上利用自制模具进行ECAP实验,采用倒扭摆测试合金阻尼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组织.结果表明:Fe-18.39Mn合金在300℃进行ECAP后,由于高密度位错的钉扎,阻尼性能丧失;经过600℃退火,没有改变其ECAP后的组织,阻尼性能仍然很低;而在高于700℃的温度退火处理能大量消除高密度位错,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ε马氏体片的形态,使ε马氏体片细化,交叉程度降低,进而阻尼性能较未ECAP时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技术处理V-5Cr-5Ti合金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后续退火处理对合金硬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进而探讨了合金的晶粒细化机理。ECAP采用相关模具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在真空炉中进行退火,利用维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相结构,光学显微镜(OM)观察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V-5Cr-5Ti合金可以顺利进行两道次ECAP过程,后续配合950℃以上温度退火,晶粒尺寸可以从约100μm被细化到约30μm。V-5Cr-5Ti合金的晶粒细化机理不同于传统体心立方合金,在挤压过程中,原始晶粒发生自转动,原始晶界清晰可见,未被碎化,但晶内出现大量的剪切滑移带。在后续退火过程中,细小晶粒在原始晶粒内部的剪切滑移带上形成,最终原始晶界和形成的细小晶界逐渐难以区分,形成整体的细晶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