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08篇
  免费   2669篇
  国内免费   1325篇
电工技术   172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187篇
化学工业   5989篇
金属工艺   1987篇
机械仪表   1968篇
建筑科学   2523篇
矿业工程   1014篇
能源动力   862篇
轻工业   1896篇
水利工程   518篇
石油天然气   2510篇
武器工业   229篇
无线电   39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81篇
冶金工业   1536篇
原子能技术   424篇
自动化技术   4279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828篇
  2021年   1347篇
  2020年   1033篇
  2019年   856篇
  2018年   1017篇
  2017年   1121篇
  2016年   935篇
  2015年   1247篇
  2014年   1612篇
  2013年   1996篇
  2012年   2090篇
  2011年   2331篇
  2010年   1966篇
  2009年   1803篇
  2008年   1732篇
  2007年   1620篇
  2006年   1790篇
  2005年   1621篇
  2004年   1101篇
  2003年   932篇
  2002年   864篇
  2001年   747篇
  2000年   864篇
  1999年   1013篇
  1998年   784篇
  1997年   705篇
  1996年   682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453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The main difficulty with EM algorithm for mixture model concerns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say g. This is the question of model selection, and the EM algorithm itself could not estimate g. On the contrary, the algorithm requires g to be specified before the remaining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new algorithm, which is called stepwise split-and-merge EM (SSMEM)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SSMEM algorithm alternately splits and merges components, estimating g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components simultaneously. Also, two novel criteria are introduced to efficiently select the components for split or merg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simulated and real data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73.
The present study is a continuation of our previous work with the aim to reduce problems caused by standard higher order elements in contact problems. The difficultie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herent property of the Galerkin method which gives uneven distributions of nodal forces resulting in oscillating contact pressures. The proposed remedy is use of piece‐wise linear weight functions. The methods to establish stiffness and/or mass matrix for 8‐node quadrilateral element in 2D are presented, i.e. the condensing and direct procedures. The energy and nodal displacement error norms are also checked to establish the convergence ratio. Interpretation of calculated contact pressures is discussed. Two new 2D 8‐node quadrilateral elements, QUAD8C and QUAD8D, are derived and tested in many examples, which show their good performance in contact problem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4.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刘堂宴 ,王绍民 ,傅容珊 ,周明顺 ,李艳华 ,罗曼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2 8~ 333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喉结构 ,理论分析表明 ,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研究岩石孔喉结构 ,关键是确定 T2 与 Pc的转换系数。但以前的方法在 T2与 Pc 的转换过程中 ,需要涉及某些岩石特性参数 ,实用中有一定困难。本文直接利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客观地确定 T2 与 Pc之间的转换系数 ,避免了确定岩石特性参数的困难。应用本文方法 ,对 6块岩心的多种核磁共振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做出了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 T2 毛管力曲线和孔喉半径分布 ,并将这些结果与压汞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岩心 NMR T2谱在实用性和评价精度上均略显优势 ;至少是在饱含油的条件下 ,岩心的 NMR T2 谱可以用于研究孔喉结构分布 ,油气的弛豫特性作为影响背景值存在 ,对于评价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全部 6块岩心中 ,T2 与 Pc 的转换系数位于 2 5 0 0~ 4 0 0 0μs· MPa之间。  相似文献   
75.
汽车代用燃料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评述了汽车代用燃料的现状和未来,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将率先大量使用,其次是醇燃料,合成燃料和二甲醚将主要用于某些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因为能源效率高是最有吸引力的车用能源,将于2010-2015年开始在汽车上实际使用,我国石油工业在提升汽油和柴油质量的同时,应与汽车工业联手开发代用燃料,特别要注意发展燃料电池技术。  相似文献   
76.
77.
李茂华  罗承跃  吴军 《油气井测试》2003,12(4):66-66,68
RD取样器是在APR-M2工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用取样设备,由取样心轴、取样外筒、破裂盘、样品腔几部分组成。与RD安全循环阀配合使用,完全可以替代APR-M2工具,具有取样准确、缩短施工工期,取样过程简单、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8.
罗江财 《半导体光电》1989,10(3):78-81,88
本文根据实际测量结果,一叙述了半导体衬底制片质量对外延生长的影响。特别是,讨论了在 GaAs、InP 衬底中,产生于切片、研磨和抛光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根据滑坡发生的初始条件、滑坡成因及方式表象,对常见的蠕变倾覆滑坡、卸荷滑坡、震动液化平推滑坡、潜蚀塌陷滑坡、溶蚀下陷滑坡、孔隙水压浮动滑坡和人工切蚀或冲(浪)蚀—加载滑坡等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
罗钢  陈俊亮 《计算机学报》1991,14(11):838-844
Prolog逻辑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不同于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本文根据测试Prolog程序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为Prolog程序生成测试用例的准则.按这些准则测试实际程序效果良好.这是在逻辑程序测试新领域迈出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