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13篇 |
免费 | 1227篇 |
国内免费 | 44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39篇 |
技术理论 | 4篇 |
综合类 | 1136篇 |
化学工业 | 3213篇 |
金属工艺 | 923篇 |
机械仪表 | 1106篇 |
建筑科学 | 1421篇 |
矿业工程 | 557篇 |
能源动力 | 489篇 |
轻工业 | 1150篇 |
水利工程 | 287篇 |
石油天然气 | 995篇 |
武器工业 | 92篇 |
无线电 | 210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353篇 |
冶金工业 | 840篇 |
原子能技术 | 365篇 |
自动化技术 | 19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401篇 |
2023年 | 389篇 |
2022年 | 447篇 |
2021年 | 614篇 |
2020年 | 582篇 |
2019年 | 556篇 |
2018年 | 506篇 |
2017年 | 538篇 |
2016年 | 474篇 |
2015年 | 651篇 |
2014年 | 826篇 |
2013年 | 944篇 |
2012年 | 1001篇 |
2011年 | 1013篇 |
2010年 | 902篇 |
2009年 | 996篇 |
2008年 | 911篇 |
2007年 | 904篇 |
2006年 | 954篇 |
2005年 | 795篇 |
2004年 | 599篇 |
2003年 | 553篇 |
2002年 | 570篇 |
2001年 | 528篇 |
2000年 | 452篇 |
1999年 | 539篇 |
1998年 | 372篇 |
1997年 | 349篇 |
1996年 | 351篇 |
1995年 | 286篇 |
1994年 | 259篇 |
1993年 | 162篇 |
1992年 | 128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番茄红素在有机溶剂中的异构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 3 0柱 (YMCTM CarotenoidS 5 4 6mm× 2 5 0mm )对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进行分离测定 ,对番茄红素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异构化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以甲醇 甲基叔丁基醚 乙酸乙酯 (体积比为 5 0∶40∶1 0 )为流动相 ,流速为 1 5mL/min ,温度 2 5℃条件下 ,可将番茄红素全反式与顺式异构体进行分离。番茄红素在不同溶剂中顺反异构化程度不同 ,二氯甲烷 >丙酮 >四氢呋喃 >乙酸乙酯 >正己烷 ;异构化程度与温度有关 ,1 5℃时异构化程度高于 4℃时 相似文献
132.
133.
PCR法检测耐热耐酸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耐热菌为研究对象 ,对PCR法快速检测耐热菌的扩增条件 :Taq酶浓度、Mg2 +浓度、退火温度、循环温度 /时间、循环次数 5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PCR反应最佳条件 :5 0 μL扩增体系中 ,Taq酶浓度 2U/mL、Mg2 +浓度 2 0mmol/L、退火温度 5 8℃。扩增程序 :94℃预变性 4min后进入PCR循环 ,即 94℃ /3 0S -5 8℃ /3 0S -72℃ /3 0S ,循环 3 5次 ,72℃下延伸 5min。 相似文献
134.
135.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与7S组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豆种子球蛋白组份的组成与蛋白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利用SDS—PAGE梯度电泳分离11S球蛋白和7S伴球蛋白各亚基,通过软件Gel—pro analysis3.0计算了1757份大豆种质中11S和7S的相对含量(以蛋白亚基吸光值计算)以及11S/7S比值,结果表明,1757份大豆种子球蛋白11S/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0.72~2.99内,平均值为1.885;不同品种间亚基组份存在亚基含量和亚基缺失的变异,揭示了我国大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大豆品种11S/7S比值在不同大豆生态区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大豆11S/7S比值的高低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比较表明,同一生态区或同一省份地方品种11S/7S平均值显著高于育成品种:大豆种子粗蛋白含量的高低和11S/7S比值相关性不大,但是以大豆种子粗蛋白含量在40%~49%范围内.11S/7S比值在不同生态区之间的变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6.
137.
138.
利用SAS软件优化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产丁醇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Box-Benhnken响应面实验对影响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产丁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了回归方程:Y_2=8.583 367-0.002 125×X_7-0.416 5×X_8+0.297 567×X_9+0.070 692×X_(10)-0.550 233×X_7~2-0.037 9×X_7×X_8-0.001 775×X_7×X_9-0.053 75×X_7×X_(10) +0.037 529×X_8~2-0.182 675×X_8×X_9+0.032 475×X_8×X_(10)+0.126 754×X_9~2-0.069×X_9×X_(10)- 0.588 208×X_(10)~2。对回归方程进行岭嵴分析,得到了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条件,即装液量为310 mL,种龄为18h,静态培养,接种量为6%,温度为37℃,初始pH值5.5,在此基础上进行7L发酵罐扩大培养,优化前和优化后的分批发酵结果相比,优化后7L罐最佳浓度的产量为10.55g/L,比原产量8.02g/L提高了31.25%,比有关文献报道的产量高出11.64%。 相似文献
139.
140.
为了正确将表面活性剂使用到制革的酶处理工序中,本试验分别在胰酶和AS1.398酶溶液中添加质量浓度10%的明胶和不同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平平加O(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酶活力和明胶水解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酶活均起到激活作用;但添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后,明胶的水解程度提高。为了探究它们在溶液中所起的主导性作用,在试验第二步,将3种表面活性剂加入到质量浓度0.4%明胶+酶的混合液中,研究混合液在37℃时的Zeta电位的变化。试验表明:加入阴离子型,Zeta电位的绝对值提升;加入阳离子型,Zeta电位从负变为正;加入非离子型,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结合实际制革生产中对皮革高性能的要求,研究表明:在进行酶软化时,应优先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