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36篇
  免费   8031篇
  国内免费   4468篇
电工技术   5180篇
综合类   5265篇
化学工业   6483篇
金属工艺   3480篇
机械仪表   3629篇
建筑科学   3742篇
矿业工程   2073篇
能源动力   1323篇
轻工业   6539篇
水利工程   1977篇
石油天然气   2177篇
武器工业   805篇
无线电   57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35篇
冶金工业   2249篇
原子能技术   1298篇
自动化技术   8181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1065篇
  2023年   1118篇
  2022年   2244篇
  2021年   2769篇
  2020年   2024篇
  2019年   1376篇
  2018年   1450篇
  2017年   1585篇
  2016年   1509篇
  2015年   2339篇
  2014年   2917篇
  2013年   3419篇
  2012年   4251篇
  2011年   4516篇
  2010年   4419篇
  2009年   4386篇
  2008年   4339篇
  2007年   4258篇
  2006年   3610篇
  2005年   2989篇
  2004年   2161篇
  2003年   1393篇
  2002年   1303篇
  2001年   1319篇
  2000年   938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优化非标准磨矿流程磨矿效果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因民铜矿非标准两段磨矿流程的负荷平衡进行重新计算,并且在实验室对新磨矿改造方案进行了试验,确定了新的磨矿参数.然后把实验室研究结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成功地对磨矿流程进行了优化,为其它的类似磨矿流程提供了改造优化范例.  相似文献   
32.
以番茄籽压榨油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籽油中番茄红素在精炼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在精炼各工序均有损失,且脱色>碱炼>水洗>脱臭,碱炼和脱色过程损失分别为17.88%和75.39%。碱炼过程,当碱液浓度升高(8.5%~11.5%),油中番茄红素残留量会降低。脱色过程,增加白土用量或升高脱色温度,油中番茄红素残留量都会减少,当白土用量为2%、脱色温度为100℃时,番茄红素脱除率最高;脱色5min后油中番茄红素残留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3.
实验通过添加纳米粒子SiO2,研究抑制软质聚氯乙烯(PVC)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迁移规律,评价PVC样品溶剂抽出率,对挥发损失率、拉伸性能和邵氏硬度的测定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纳米粒子SiO2可以抑制软质PVC中DOP的迁移。用正己烷浸泡PVC样品,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溶剂抽出率增大;随着添加的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溶剂抽出率降低。在浸泡24h后,添加5份纳米SiO2样品PVC的溶剂抽出率为18.9%,比对照(25.6%)降低了26.2%。添加少量的纳米SiO2并没有使样品的挥发损失率明显降低,添加1~5份不同量的纳米SiO2的样品的挥发损失率均比不添加纳米SiO2的对照样品低。随着无机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反而降低,硬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4.
从市售墨鱼干表面分离纯化出一株中度嗜盐细菌NYJ01。16S rDNA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结果表明其16S rDNA与盐单胞菌属和栖盐田菌属中一些菌株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9%。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它与栖盐田菌属中4个种的模式菌株聚类在一个进化枝,表明菌株NYJ01是一种栖盐田菌。其耐盐范围是1%~20%NaCl,最适浓度为3%~10%NaCl;生长温度范围是10~45℃,最适温度为25~37℃;该菌在0.5%~15%的NaNO3培养液中生长良好,但不具有硝酸盐还原作用。可利用0.025%双乙酸钠、0.05%山梨酸钾、0.05%苯甲酸钠或0.05%脱氢乙酸钠等食品防腐剂抑制菌株NYJ01的生长。   相似文献   
35.
为了保证黑莓果汁饮料成品的品质,对黑莓花色苷的稳定性及黑莓果汁饮料生产中三个关键控制点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感官品评、正交实验、方差分析及成品于38℃保温实验7d等方法,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黑莓汁花色苷含量下降速率增大;pH为2~3时黑莓花色苷较稳定;柠檬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大;最优的调配方案为柠檬酸0.15%,果葡糖浆5%,白砂糖4%,果胶0.05%;采用118℃/10s UHT、灌装温度大于85℃的生产工艺能很好的保存黑莓果汁饮料的色、香、味。为黑莓果汁饮料的生产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6.
针对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规模化培养采收成本较高问题,考察硫酸铝钾、硫酸铝、氢氧化钙、氯化铁、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壳聚糖7种试剂对单针藻絮凝效率和细胞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针藻采收最佳絮凝剂为壳聚糖,用量为0.04g/L,壳聚糖对单针藻细胞无损伤。适当浓度的氯化铁(0.2~0.4g/L)和氯化铝(0.4~0.8g/L)能够较好的絮凝单针藻细胞,但过高的浓度会影响絮凝效率;氯化铁在实验浓度条件下藻细胞完整性好,氯化铝在低浓度(0.4g/L)下对藻细胞损伤较小,但过高浓度(1.0g/L)会破坏藻细胞。硫酸铝钾和氢氧化钙絮凝效率较低,当浓度为1.0g/L时仅能絮凝70%的藻细胞,并且氢氧化钙对单针藻细胞有较大的破坏。聚丙烯酰胺对单针藻细胞基本无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37.
为建立鲢鱼内脏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充分利用鲢鱼资源,以鲢鱼内脏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淡碱水解法-钾法和酶解法进行鱼油提取,以鱼油提取率和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钾法提取鲢鱼内脏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1(mL/g)、硝酸钾用量5%、温度70℃、pH7.5、水解时间40min和盐析时间15min,鱼油提取率为87.49%;酶解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温度50℃、酶解时间2.5h、酶添加量1.5%和液固比1.5∶1,鱼油提取率为90.33%。钾法与酶解法提取的鱼油理化指标分别为:酸值14.58、9.23mg KOH/g,过氧化值3.82、3.47mmol/kg,碘值123.93、127.48g I2/100g,水分及挥发物0.48%、0.32%,不溶性杂质0.13%、0.34%。除不溶性杂质外,其他指标酶解法均优于钾法。酶解法是鲢鱼内脏油提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8.
为给复合式路面的使用寿命预估提供参考,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带裂缝的沥青混凝土罩面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应力分析模型, 对在正载和偏载作用下沥青面层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沥青层荷载型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 分析出结构层厚度、模量、配筋率、层间结合状态对AC层反射裂缝扩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增加AC层厚度及底基层模量、提高CRC层配筋率、改善层间结合状态等均能较好地抑制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的发展, 而CRC层厚度及模量、AC层模量对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的发展基本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可为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由于背景电离层关于磁赤道存在南北不对称,可能对赤道电离层中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过程产生影响,背景电离层参数的变化可能作为不规则结构出现和闪烁发生的前兆.本文利用通量管积分方法,研究背景电离层电子密度和Pedersen电导率的半球不对称特征,发现积分电子密度N和积分Pedersen电导率〖AKΣ~9〗P以及F区积分电导率〖AKΣ~9〗FP与E区和F区积分电导率之和〖AKΣ~9〗E+FP的比值〖AKΣ~9〗FP/〖AKΣ~9〗E+FP的不对称强度随季节和太阳活动的变化规律与实验观测的不规则结构和闪烁活动的变化规律存在联系.这表明背景电离层电子密度和Pedersen电导率的分布对不规则结构和闪烁活动的出现有重要影响,表征积分电子密度和积分Pedersen电导率不对称强度的参数IN和IP可作为一种应用于电离层闪烁预报系统的预报指数.  相似文献   
40.
以三级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不同的翻堆次数,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铁、锰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77%、13%;锌含量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33%,铜呈螺旋式降低趋势,渥堆结束时降低4%。重金属镉、铬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12%、16%,铅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18%,砷含量先减少后增加,渥堆结束时增加8%。稀土氧化物总量呈增加趋势,渥堆发酵结束后,稀土氧化物总量增加1.1倍。研究结果表明渥堆发酵过程中不同的翻堆次数,茶叶金属元素的变化较为明显,且不同发酵层的金属元素变化不同,为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