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7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479篇
电工技术   479篇
综合类   549篇
化学工业   609篇
金属工艺   291篇
机械仪表   301篇
建筑科学   338篇
矿业工程   192篇
能源动力   142篇
轻工业   829篇
水利工程   159篇
石油天然气   365篇
武器工业   59篇
无线电   5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9篇
冶金工业   257篇
原子能技术   93篇
自动化技术   73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混合化工废水混凝脱色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混合化工废水分别用聚铝、聚铁等无机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并分析了脱色机理。实验表明,脱色剂性质、脱色剂投药量对处理效果都有很大影响。通过比较,可以根据混合化工废水不同的进水水质情况,选择适当的絮凝脱色剂,使出水色度大大降低,经济而有效。  相似文献   
32.
为建立一种描述等幅周期荷载下软岩应变特性的本构模型,将Bingham模型中的常值黏壶元件替换成与循环次数相关的变系数黏壶元件,常值弹性元件替换为随周期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大而衰减的非定值弹性元件,即可得到反映周期荷载下软岩各种应变规律的Bingham本构模型。当循环荷载应力上限值σmax大于岩石的临界强度σs时,模型为可反映软岩3个应变阶段的改进4参数Bingam模型;反之则为反映软岩前两个应变阶段的非常值2参数Hook模型。将周期荷载分解为一个定值荷载和一个平均应力值为零的周期荷载,基于流变力学理论给出了定值荷载作用下基于该模型的本构方程式,再根据黏弹性力学理论,给出了平均应力值为零的周期荷载下基于该模型的本构方程式,最后将已获得的本构方程式叠加即得到周期荷载下软岩本构方程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本构方程式可较好描述周期荷载下不同软岩各类应变特征,对各类软岩的应变曲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868以上,且同一种岩石模型中弹性元件系数初始值随周期荷载的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减小,岩石加速应变速率参数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3.
为了实现滇池流域截污效果的最大化,基于前期建立的东岸排水管网SWMM模型,结合该区域1995-2016年间降雨资料,研究环湖截污干渠的错峰调蓄技术。根据雨水干渠液位高度执行不同控制模式:当水位低于6.76 m时执行典型污染物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当水位高于6.76 m时执行典型污染物阈值控制的同时执行液位-污染物通量控制模式。采用SS和TN作为干渠截流的典型污染物控制指标,其控制浓度阈值分别取12和5 mg/L。模拟重现期为0.5~1 a降雨时SS、TN浓度-负荷通量调蓄方案下干渠负荷收集情况,结果表明两种调蓄方案均能有效提高雨水干渠的负荷收集率,提高污水干渠出口浓度,降低雨水径流对污水厂的高水量和低浓度冲击负荷。随着重现期增大,干渠对污染物的高效和最大化收集效果越明显。但是TN调控下污染负荷收集效果优于SS,因此选择TN作为干渠截流的最优典型污染物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4.
坝基坝体渗水对大坝安全运行有不利影响。本文采用现场检查、水样试验、析出物试验、资料分析等手段,对碾压混凝土坝运行期渗水及其析出物对大坝的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运行期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针对驾驶员驾驶过程中因疲劳引起的眼睛开度变化问题, 在原有PERCLOS(percentage of eyelid closure over the pupil over time)标准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的人眼开度PERCLOS计算方法, 并将其应用到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中。该系统首先采用红外摄像头实时获取驾驶员的脸部视频图像, 使用ASM(active shape models)算法进行人脸检测, 在定位到的人脸范围内搜索人眼区域并计算人眼开度, 为了避免人与摄像头距离变化影响计算结果, 对人眼开度进行归一化处理; 然后依据建立的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计算PERCLOS值; 最后根据制定的预警机制实现基于人眼开度的疲劳预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疲劳状况, 具有对光照变化、脸部配饰不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
过量TiO2助烧剂对Ba0.998La0.002TiO3陶瓷晶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性能测定和微观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过量TiO2助烧剂对Ba0.998La0.002TiO3陶瓷晶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Ba0.998La0.002TiO3陶瓷在有液相参与烧结的晶粒溶解-淀析过程中,晶粒生长的必要条件是不仅要有液相的形成,而且BaTiO3晶粒必须在液相中有一定的溶解度.由于BaTiO3晶粒在Ba6Ti17O40和Ba2TiSi2O8液相中有足够的溶解度,促进了晶粒的生长,同时旌主掺杂离子进入晶格而释放氧,形成半导性的陶瓷,而BaTiO3晶粒不能溶解于Ba2Ti2SiP2O13液相中,抑制了晶粒的生长.  相似文献   
37.
针对现有元数据管理方法存在可扩展性差或访问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可扩展的元数据管理方法.基于可扩展哈希方法实现元数据系统动态可扩展,使用并行定位方法实现元数据服务器高效定位,提出动态K叉树的元数据组织方法以提高元数据服务器扩展时选择迁移元数据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近似线性扩展性能,其选择迁移元数据的时间几乎为零,有效解决了云计算环境中元数据管理系统的高效动态可扩展问题.  相似文献   
38.
工艺因素对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氮化硅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烷和氨气分别做为硅源和氮源,以高纯氮气为载气,采用热壁式管式反应炉,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PCVD)技术制备了氮化硅薄膜(SiN_x)。借助椭圆偏振仪研究了SiN_x薄膜的生长动力学,通过Fourier红外光谱和X光电子能谱表征了SiN_x薄膜的性质,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SiN_x薄膜的微观形貌。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SiN_x薄膜的生长速率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单调增加,原料气中氨气与硅烷的流量之比(R)对薄膜的生长速率有相反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沉积速率逐渐增加,在840℃附近达到最大,随后迅速降低。当R<2时获得富Si的SiN_x薄膜(x<1.33);当R>4时获得近化学计量(z≈1.33)的SiN_x薄膜。  相似文献   
39.
多晶硅用直拉法(CZ)或磁场直拉法(MCZ)拉制成单晶硅棒。晶体生长炉热场零件中的石墨发热体、坩埚等在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变形或损坏造成失效,更换频繁。选用纯度高的炭纤维制成待制件的多孔坯体,经过增密、纯化处理制成炭/炭复合材料坩埚。试制的两体12″炭/炭复合材料坩埚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炭/炭复合材料机械强度高、耐热冲击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好,其使用寿命大大高于高纯石墨坩埚。两体的连接止口的氧化侵蚀限制了坩埚的使用寿命。单晶硅设备的大型化、炭/炭复合材料势必成为晶体生长炉热场零件的必选材料。  相似文献   
40.
负载钛酸酯催化剂催化合成己二酸二异辛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乙烯醇与四氯化钛在二甲基亚砜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制得负载钛酸酯催化剂PVAC-1,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中投入3g聚乙烯醇,3mL四氯化钛时,过程容易控制,且催化剂的活性已达很高。确定了在PVAC-1催化作用下,合成己二酸二异辛酯的最佳反应条件及结果:即200℃~210℃下,加入0.3g催化剂,0.1mol己二酸与0.3mol异辛醇反应60min后,己二酸的转化率可达99.7%,PVAC-1重复使用16次后,己二酸的转化率仍保持在96%以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