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5篇
  免费   890篇
  国内免费   703篇
电工技术   1027篇
综合类   828篇
化学工业   716篇
金属工艺   527篇
机械仪表   554篇
建筑科学   526篇
矿业工程   267篇
能源动力   209篇
轻工业   620篇
水利工程   360篇
石油天然气   313篇
武器工业   147篇
无线电   7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5篇
冶金工业   231篇
原子能技术   98篇
自动化技术   115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41.
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渗流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火山岩储层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相比,其储集空间更复杂、非均质性更强、渗流机理尤其不清楚。为有效开发这类气田,针对松辽盆地徐深气田的特点,通过一系列大直径岩心特殊分析手段筛选,找到了适合火山岩储层特性的分析方法,从储层基本特征、渗流机理、储层敏感性评价等方面开展的实验研究,揭示出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是孔隙与裂缝的不同组合体;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孔隙中大孔隙被小喉道控制;储层表现出亲水特征,束缚水饱和度高,两相渗流范围小,气相渗流具有明显的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气相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942.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致密气藏具有岩性多变、低孔、特低渗、埋藏深、杨氏模量高、压力高、温度高等特点,压裂改造的主要难点是加砂规模小、施工砂液比低,且易发生早期脱砂现象,使压裂改造效果一直难以获得突破。为此,研究了一种新的低伤害大型压裂技术,力求实现低伤害、深穿透、高导流的目标。其要点包括压前储层精细评价、耐高温耐剪切的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小粒径为主的高强度组合粒径支撑剂、压裂多级优化设计、螺旋式及段塞式加砂程序设计、新型压裂施工配套技术等。?两年9井次现场试验,成功率由以往的50%提高到80%以上,最高加砂量达90 m3,打开了松南盆地南部深层致密气藏的勘探局面,为今后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3.
针对现今煤矿火区存在的测温不准确问题,分析和比较了现今的测温方法,并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展望了火区测温方法。结果表明:热电偶在煤矿火区测温效果最好,且应向多点测温方向发展,红外测温仪等无线测温方法的快速性值得重视,光纤测温应该尽快研究。  相似文献   
944.
航天器研制任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趋向于批量化、快速响应、柔性定制等特性,但传统航天器热处理过程以手工操作为主,人工巡查记录数据,存在生产装备数字化差,过程数据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差,缺乏大数据分析的问题。以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块化工艺技术研究为核心,开展模块化工艺设计与执行;以热处理生产装备数字化及自主健康管理技术研究为基础,开展数字化装备与工艺技术等研究;以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与集成、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为手段,开展数据自动采集与集成、质量问题分析与决策等研究,实现热处理生产装备数字化,热处理生产过程数字化管控,热处理过程数据自动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实现特种工艺信息化,显著提升宇航产品热处理本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45.
在高炮火控系统的研制中,采用目标航路仿真仪来检测火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有效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通过对火控系统检验原理的详细介绍,提出了目标航路仿真仪的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的数字航路仿真仪,阐述了该航路仿真仪的工作原理,并详细论述了其软硬件设计方案。该数字航路仿真仪实现了在无真实目标条件下的火控系统静态检查及调试,有利于及时发现火控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6.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使四氢呋喃(THF)和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NIMMO)开环聚合,得到了三官能度的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与四氢呋喃的无规共聚醚(三官能度NIMMO?THF共聚醚)含能粘合剂。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固化剂固化合成的三官能度NIMMO?THF共聚醚含能粘合剂,按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根与三官能度NIMMO?THF共聚醚含能粘合剂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R值)分别为0.8、0.9、1.0、1.1和1.2制备出了弹性体,研究了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10℃·min-1时,三官能度NIMMO?THF共聚醚含能粘合剂DSC的分解峰温在216℃;当R值为1.1时,弹性体拉伸强度最高,为1.32 MPa,10℃·min-1时,弹性体DSC的分解峰温为203℃。  相似文献   
947.
计及工频电压的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贾磊  舒亮  郑士普  谢鹏  孙冬慧  施围 《高电压技术》2006,32(11):111-114
雷击闪络是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正确评估设计中的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耐雷水平是衡量输电线路防雷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耐雷水平的计算多采用规程法,但该方法并没有考虑线路运行中的工频电压对耐雷水平的影响,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为此,利用规程法,首先推导了计及工频电压的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计算公式,随后利用该公式计算了在110~500 kV各电压等级线路中工频电压对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线路运行中的工频电压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逐渐增大。因此在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中必须计及工频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8.
传统的大电网功率频率特性系数在频率变化较小的范围内可以视为恒定不变.但是在系统出现大的功率波动而导致频率变化的范围较大时按照传统处理方法计算所得的电网功频特性系数会有差别,这将导致传统算法会产生误差.分析了频率偏差较大时,频率特性系数值产生误差的机制,并给出频率偏差在大尺度范围内的功频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大电网在某种运行方式下,求取多组频率偏差下的系统静态频率特性系数值,通过平均加权的方法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基于概率统计学的思想给出了权值的计算方法.通过PSASP软件对某一大电网进行仿真研究,基于该方法获得的电网功频特性系数较传统的算法误差更小,更能反映电网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49.
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内部、外部故障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发现:由直流输电线路平波电抗器和直流滤波器构成的物理实体边界对高频分量具有很强的衰减作用,使得外部接地故障下直流输电线路两端量测的故障线模电压短窗时域波形极为平滑,其分形维数为1;而内部接地故障下线路两端量测的故障线模电压短窗时域波形的高频含量高,其分形维数远大于1。据此,形成以单端故障线模电压的分形维数计算为基础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识别算法。大量PSCAD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有效、可靠。通过对高、低阻故障下的波形特征及其盒维数计算机理的分析,揭示了所提算法具有耐受高阻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0.
覆冰绝缘子串在直流闪络过程特别是低气压条件下中易产生空气间隙电弧形成"飘弧"现象,飘弧易桥接覆冰绝缘子串,且空气间隙电弧和冰面电弧具有不同的伏安特性,而传统的覆冰绝缘子串直流闪络模型由冰面电弧和剩余冰层电阻构成,没有考虑空气间隙电弧,在低气压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为了解此一现象,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飘弧对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串直流闪络电压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和忽略空气间隙电弧的覆冰绝缘子串直流闪络模型,根据理论模型计算了相应的闪络电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飘弧现象随着气压的降低和绝缘子串覆冰及污秽的程度增加而增加,低气压下进行绝缘子串直流闪络建模、预测和特性试验时应考虑空气间隙电弧及其飘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