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10篇 |
免费 | 4068篇 |
国内免费 | 13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056篇 |
技术理论 | 11篇 |
综合类 | 3275篇 |
化学工业 | 8818篇 |
金属工艺 | 3220篇 |
机械仪表 | 3411篇 |
建筑科学 | 3603篇 |
矿业工程 | 1648篇 |
能源动力 | 1665篇 |
轻工业 | 3324篇 |
水利工程 | 816篇 |
石油天然气 | 3216篇 |
武器工业 | 469篇 |
无线电 | 636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986篇 |
冶金工业 | 2507篇 |
原子能技术 | 765篇 |
自动化技术 | 65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7篇 |
2024年 | 1315篇 |
2023年 | 1216篇 |
2022年 | 1655篇 |
2021年 | 2300篇 |
2020年 | 1947篇 |
2019年 | 1696篇 |
2018年 | 1644篇 |
2017年 | 1858篇 |
2016年 | 1747篇 |
2015年 | 2142篇 |
2014年 | 2728篇 |
2013年 | 3208篇 |
2012年 | 3336篇 |
2011年 | 3575篇 |
2010年 | 3006篇 |
2009年 | 2877篇 |
2008年 | 2852篇 |
2007年 | 2705篇 |
2006年 | 2604篇 |
2005年 | 2225篇 |
2004年 | 1557篇 |
2003年 | 1347篇 |
2002年 | 1341篇 |
2001年 | 1158篇 |
2000年 | 1161篇 |
1999年 | 1159篇 |
1998年 | 971篇 |
1997年 | 829篇 |
1996年 | 766篇 |
1995年 | 587篇 |
1994年 | 495篇 |
1993年 | 331篇 |
1992年 | 271篇 |
1991年 | 199篇 |
1990年 | 175篇 |
1989年 | 138篇 |
1988年 | 112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64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59年 | 4篇 |
1953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不同的轧制温度下,对AZ31镁合金板进行轧制,然后取出轧板立即进行水冷、空冷和退火3种不同的后处理。探究轧制温度和后处理对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温度为250、300℃时,水冷和空冷处理后板材存在着大量的孪晶,350℃时由于轧制温度较高,孪晶的数量很少;水冷处理后的平均晶粒尺寸要小于空冷,空冷处理之后的孪晶数量略少于水冷,当轧制温度为350℃时,退火处理后,晶粒尺寸减小,晶粒趋于等轴状,晶格畸变程度低。在相同的轧制温度下,水冷处理的镁合金板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较高;退火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板材的伸长率,但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略有下降。轧制温度升高时,3种后处理方式之间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最大差值会减小。 相似文献
992.
实时监控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从单个节点到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是进行无线传感器各类研究及应用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克服基于UART的数据传输所存在的速率瓶颈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SB的WSN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侦听节点和监测分析系统两部分。侦听节点采用CC2531 USB Dongle,以被动侦听的方式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包(符合IEEE802.15.4标准),封装后通过USB接口上传至上位机监测分析系统。上位机监测系统,通过USB接口读取数据帧、完成帧信息存储、解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实现数据传输并以图形方式动态显示网络运行状态。本监测系统的设计为开展WSN的各类理论及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93.
对AZ31镁合金轧制板材进行RD-ND-RD-ND(RD-rolling direction,轧向;ND-normal direction,法向)的变路径压缩实验,研究了变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并采用EBSD技术跟踪了上述变形过程中晶粒取向变化,分析了孪晶变体的启动情况。结果表明,在变路径压缩过程中,依次对应{10 12}拉伸孪晶-{10 12}解孪晶-{10 12}拉伸孪晶-{10 12}解孪晶的微观变形机制。首次解孪晶使屈服强度下降明显,而后续的孪晶和解孪晶过程的屈服强度都增加,且两者差值很小。解孪晶过程中孪晶变体的启动遵循Schmid定律,但出现明显的选择性,解孪晶过程都由t3或t4变体完成。 相似文献
994.
配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概率较高。文中在选定频段(SFB)内配电网零序电流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暂态零序电流波形差异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包变换引入基于SFB的馈线零序电流特征分量的概念,定义符号化处理后的各馈线零序电流特征分量的互差绝对值之和为馈线零序电流波形差异系数,并根据故障馈线零序电流波形差异系数最大的特点进行选线,凸显了故障馈线与健全馈线之间的差异。PSCAD仿真表明文中方法选线准确率和可靠性高,不受故障电阻、故障距离、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弧和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面向运动分割的需求,围绕变分光流计算中的运动边缘保留问题,对反应-扩散式光流计算模型中的扩散张量设计与改进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在分析已有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融合图像和流场信息驱动的扩散张量设计方法,并利用该扩散张量建立光流计算模型,然后在多尺度计算框架下给出了相应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 理论分析与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设计方法能有效克服现有方法提取运动边缘不精确的缺点,更准确地刻画出运动边缘,提高光流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96.
发展以风光能源为代表的绿色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深入推进煤炭去产能进程,大量煤矿被废弃,废矿治理研究颇受重视。为此,首先设计了废矿抽蓄电站的基本结构,对废矿抽蓄电站的运行功率和不同运行工况进行数学建模。在此基础上,以降低废矿抽蓄电站投资成本、矿区配电网系统运维成本及弃风弃光和负荷缺电的惩罚成本为目标,构建了废矿抽蓄电站的优化配置模型。通过混合粒子群和模拟退火算法,对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基于改进的IEEE 14节点配电网系统建立测试案例,对比不同场景下废矿抽蓄装机容量和接入节点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对优化配置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确定废矿抽蓄电站的装机容量和选址等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各向异性扩散模型中扩散系数的梯度阈值确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视觉模型的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器。首先在PM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各向异性扩散系数中梯度阈值的取值问题。根据仿生学原理,分析了韦伯比曲线,将图像根据背景亮度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梯度阈值。然后讨论了改进后算法在8邻域内的离散实现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恒常梯度阈值扩散模型相比,改进后的算法在有效保留图像重要信息的同时对噪声的抑制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8.
随着作战样式的变化和武器装备的变革,装甲车辆机动突击作战中协同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网络通信的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自组织网络所具备的一些优良特性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一需求。在网络通信中,稳定性是衡量网络路由性能的重要因素。机动突击作战中,车辆移动、障碍物阻挡等因素将导致网络拓扑变化迅速,给路由稳定性带来严重影响,极大地降低了网络通信质量。基于AODV协议,设计并仿真了一种链路不相交的多路径被动式路由协议,以路由回复消息中携带的路由信息为基础,实现两条不相交链路作为通信路由并互为备份。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在数据包到达率及平均时延方面较AODV协议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999.
在连接工艺参数为1000~1200℃/25MPa/90min条件下,对高铌TiAl合金(TAN)进行直接扩散连接。采用SEM、EDS、XRD和EBSD等方法对连接界面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连接温度对接头界面结构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连接温度T1100℃时,连接界面清晰垂直,继续升高温度,界面消失;扩散连接过程中,连接界面处出现再结晶现象,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不断增多并长大,并且再结晶区域出现大量α_2相;当连接温度达到1150℃时,接头平均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05 MPa。 相似文献
1000.
某铅锌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法开采,由于充填系统建设滞后导致近地表开采区域遗留大面积采空区及矿柱。针对采空区及残矿赋存现状,运用中深孔顶板及矿柱联合崩落的方式,崩落近地表采空区顶板隔离层及矿柱。采空区顶板及矿柱崩落后利用井下现有出矿系统集中出矿,出矿结束后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该技术方案有效消除采空区垮塌的安全隐患同时回采矿柱残矿,为同类矿山采空区处理及残矿回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