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061篇 |
免费 | 13258篇 |
国内免费 | 748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958篇 |
技术理论 | 8篇 |
综合类 | 10419篇 |
化学工业 | 16026篇 |
金属工艺 | 7305篇 |
机械仪表 | 7639篇 |
建筑科学 | 8996篇 |
矿业工程 | 4552篇 |
能源动力 | 3308篇 |
轻工业 | 10247篇 |
水利工程 | 3402篇 |
石油天然气 | 5171篇 |
武器工业 | 1478篇 |
无线电 | 1297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181篇 |
冶金工业 | 4679篇 |
原子能技术 | 1792篇 |
自动化技术 | 166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7篇 |
2023年 | 2181篇 |
2022年 | 4833篇 |
2021年 | 6148篇 |
2020年 | 4512篇 |
2019年 | 3401篇 |
2018年 | 3749篇 |
2017年 | 4190篇 |
2016年 | 3718篇 |
2015年 | 5507篇 |
2014年 | 6751篇 |
2013年 | 7976篇 |
2012年 | 9169篇 |
2011年 | 9596篇 |
2010年 | 8675篇 |
2009年 | 8151篇 |
2008年 | 8203篇 |
2007年 | 7865篇 |
2006年 | 6797篇 |
2005年 | 5453篇 |
2004年 | 3827篇 |
2003年 | 2682篇 |
2002年 | 2430篇 |
2001年 | 2036篇 |
2000年 | 1873篇 |
1999年 | 1225篇 |
1998年 | 769篇 |
1997年 | 605篇 |
1996年 | 629篇 |
1995年 | 443篇 |
1994年 | 368篇 |
1993年 | 281篇 |
1992年 | 230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94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26篇 |
1979年 | 17篇 |
1976年 | 14篇 |
1965年 | 7篇 |
1959年 | 22篇 |
1951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常规自动解释方法难以正确追踪三维地震数据体中被断层错断的地震反射层位。为此,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相对地质时间体估计方法。首先,针对相对地质时间体估计需求,设计一个由编码器—解码器框架组成的相对地质时间体估计网络;其次,采用结构相似性准则为损失函数,利用生成的准确标注合成训练数据集对相对地质时间体估计网络进行训练,使其具备准确地从地震数据体中估计相对地质时间体的能力;最后,通过提取多个恒定的相对地质时间体等值面实现多个地震反射层位的自动追踪。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在验证数据集上显示出优异性能,而且在实际地震数据体上也获得了较好效果;利用估计的相对地质时间体能够一次性获得多个能够表征地层空间形态的地震反射层位。 相似文献
982.
为分析某输气用X52QS钢级无缝钢管内壁椭圆形凹坑失效原因,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SEM)、物相(XRD)分析等手段,对该凹坑产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凹坑区的C、Cr、Mo、Ti、B等元素含量高于正常区,且偏聚在凹坑区;C、B元素含量超标,化学成分不均导致凹坑区金相组织不均匀,使凹坑区发生微观原电池反应,凹坑区成为阳极被腐蚀而减薄;此外,凹坑内表面的CaCO3和SiO2含量较高,造成凹坑区垢下腐蚀;凹坑区表面膜疏松造成浓差电池,在介质冲刷等共同作用下会加速腐蚀,凹坑区壁厚持续减薄,最终形成更大的椭圆形凹坑。最后对样管最薄凹坑剩余厚度进行计算,发现已无法满足设计压力要求,建议换钢管或者降低设计压力后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983.
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简称RTP)是近年在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塑料管材,其良好的优良的柔韧性、耐蚀性及便捷性,使其在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而复合管接头耐压、高密封性是其安全运行关键因素。针对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RTP)发展现状及性能进行了介绍和剖析,重点对RTP的接头形式结构及发展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同时分别从接头结构设计及优化、接头耐蚀性能、接头密封性能等三方面的对其接头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未来提高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RTP)接头结构、性能及推进RTP连接技术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等井径膨胀管可作为临时套管为深部复杂地层构建临时井壁,实现复杂地层无内径损失的机械封堵作业,封堵后仍保持原有井身结构,为深井安全穿越复杂地层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文章在介绍等井径膨胀管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技术原理基础上,重点从膨胀管材优选及应力分析、膨胀螺纹结构设计和变径膨胀锥优化设计三方面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室内性能评价和全过程井下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功能和工艺的可行性。现场应用时,井下电视影像显示:等径膨胀后管体及螺纹仍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和密封性,内径达245 mm,作为临时技术套管封堵地层,满足■241.3 mm钻头安全下入及钻井服役要求,为复杂地层等井径封堵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5.
印尼A油田在钻井过程中泥页岩地层井壁坍塌严重,为安全快速钻井,减少复杂事故,文章提出了一种多源地质力学建模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岩心实验数据、已钻井测井数据、地震反演数据和泥页岩失稳机理,对印尼A油田的地质力学参数进行了精细刻画,并建立了该油田三维孔隙压力空间分布、三维弹性模量空间分布、三维泊松比空间分布等三维属性体;利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了该油田三维地应力分布,得到三维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该模型有效耦合测井数据、岩心数据、地震数据等多源数据,可在钻井设计和钻井施工过程中根据目标井的坐标位置和井眼轨迹准确获取目标井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已在该油田B-8井中现场应用,模型所得到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满足现场实际需要,实钻过程中无复杂,钻井周期相对油田前期平均钻井周期缩短40%。本模型为钻井设计及现场施工确定合理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解决泥页岩等易坍塌地层的井壁失稳提供一套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86.
考虑到柔性网衣在水流作用下易发生变形,会造成网箱有效体积减小并伴随网衣撕裂风险,因此研究网衣周围流场变化及网衣变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剪应力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ANSYS Workbench的单向流固耦合(Fluid-Solid Interaction, FSI)方法,将网衣所受压力作为输入载荷施加在平面网表面,研究在不同流速、网衣密实度和攻角情况下平面尼龙无结网衣的流场特性,对大变形非线性网衣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FSI的单向耦合数值模拟用于平面网衣变形及流场特性分析具有可行性,网衣造成的流速降低现象在不同攻角条件下的差异较明显。得到网衣水动力系数在不同流速、网衣密实度和攻角下的变化情况,以及平面网的等效应力分布特点和变形随攻角变化的特性,发现从网衣中心网线至边缘位置网线处的应力由大逐渐变小,最终在网线固定端附近发现应力最大位置。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究在页岩气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腐蚀细菌,解析其中细菌潜在的演替规律。方法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威远地区页岩气某平台配液用水和采出水菌群进行检测。结果清水配液的细菌结构与采出水、回用返排液完全不同,压裂后细菌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关键腐蚀细菌包括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海细菌属(Marin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清水配液中细菌群落是由嗜温、好氧、硫酸盐还原和产酸等功能较弱的细菌为主,而回用返排液中存在大量具有硫代谢、产酸和产生物膜功能的细菌,经压裂后,采出水中以兼性厌氧、厌氧或严格厌氧,即具有硫酸盐还原、硫还原、硫氧化、产酸、产生物膜、铁还原等功能的细菌为主,并鉴定出部分嗜热细菌。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集输管道细菌腐蚀及管道防护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88.
油田地面生产的副产品老化油具有复杂的界面特性,脱水处理困难。利用老化油的乳化稳定性能,将老化
油用于制备钻井液用润滑剂,可避免脱出老化油中的泥、砂、水。优选了该润滑剂的组分及加量,评价了润滑剂
的性能。结果表明,基于老化油研制钻井液用润滑剂的乳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4)、润湿剂为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ABS)、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最佳配方为:100 mL钻井液+3 mL老化油+1.5 g OP-4+
0.15 g ABS+0.015 g Na-CMC。在膨润土基浆中加入润滑剂,体系的密度、表观黏度和泥饼黏附系数均符合企业
标准的要求。以老化油作为基础油研制钻井液用润滑剂是一种可行的老化油资源化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89.
走滑断裂及其相关构造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价值,准确认识走滑断裂的演化程度关乎走滑构造带油气勘探的效果。前人的研究已经对走滑构造的生长演化过程有了定性认识,但仍缺乏客观定量确定走滑断裂带演化程度的依据,其核心问题是缺少能够表征走滑断裂演化程度的参数。为解决此问题,基于自身开展的里德尔剪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采集平面图像,进行了走滑断裂带内断裂几何学参数的统计分析。通过分析断裂带演化过程中平面结构阶段性变化与几何学统计参数变化的对应关系,揭示了断裂演化过程中几何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将同一条断裂带内相邻断裂间夹角数据的标准差作为走滑构造演化程度表征参数的新认识。走滑断裂带演化程度与断裂带内相邻断裂夹角数据标准差具有明显相关关系,不同演化程度中的平面构造样式与断裂带内相邻断裂夹角数据的标准差值分布区间相对应;依据断裂平面组合样式,走滑断裂演化阶段可以划分为剪切单向破裂阶段、剪切雁列破裂阶段、剪切连通破裂阶段,分别对应断裂带内相邻断裂夹角数据标准差值(S)范围为1<S<4、4≤S<8、S≥8;针对实际的走滑断裂带,通过统计断裂带内相邻断裂夹角数据的标准差能够分析出走滑断裂的演化程度。 相似文献
990.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丰富,已成为盆地重要的页岩气开发层段之一。受控于复杂的沉积格局,该区筇竹寺组粉砂质页岩纵向储层的岩相多样,非均质性强,制约了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因此亟需对其沉积特征、沉积相带和沉积模式开展研究。基于前期构造、层序地层研究认识,通过对矿物岩石、钻测井、地球化学和古生物等主要资料开展精细分析,明确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早寒武世为海洋—古陆联合影响、水体深度中等、还原作用普遍发生的沉积背景,认为筇竹寺组主要沉积于滨岸相和陆棚相,并以陆棚相为主体,包括浅水陆棚亚相和深水陆棚亚相。通过对波浪和潮汐联合作用、海水蒸发作用、悬浮作用、上升洋流以及沉积古地貌等细粒沉积影响因素开展分析,结合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筇竹寺组细粒岩沉积模式,即沉积初期差异沉降作用显著,层序厚度变化大,不同地区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沉积中期差异沉降作用不断减弱,层序厚度差异持续减小;沉积末期稳定沉降,进入“广盆”阶段,层序厚度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