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026篇 |
免费 | 14790篇 |
国内免费 | 804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116篇 |
技术理论 | 8篇 |
综合类 | 11412篇 |
化学工业 | 27797篇 |
金属工艺 | 9217篇 |
机械仪表 | 10351篇 |
建筑科学 | 13015篇 |
矿业工程 | 4720篇 |
能源动力 | 4602篇 |
轻工业 | 13007篇 |
水利工程 | 3195篇 |
石油天然气 | 9205篇 |
武器工业 | 1333篇 |
无线电 | 1898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637篇 |
冶金工业 | 7420篇 |
原子能技术 | 1861篇 |
自动化技术 | 229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9篇 |
2023年 | 2790篇 |
2022年 | 5048篇 |
2021年 | 6841篇 |
2020年 | 5230篇 |
2019年 | 4434篇 |
2018年 | 4832篇 |
2017年 | 5510篇 |
2016年 | 4805篇 |
2015年 | 6768篇 |
2014年 | 8319篇 |
2013年 | 9963篇 |
2012年 | 11043篇 |
2011年 | 12055篇 |
2010年 | 10668篇 |
2009年 | 10277篇 |
2008年 | 9917篇 |
2007年 | 9366篇 |
2006年 | 9317篇 |
2005年 | 7972篇 |
2004年 | 5532篇 |
2003年 | 4640篇 |
2002年 | 4371篇 |
2001年 | 3886篇 |
2000年 | 3757篇 |
1999年 | 3760篇 |
1998年 | 3043篇 |
1997年 | 2569篇 |
1996年 | 2353篇 |
1995年 | 2023篇 |
1994年 | 1642篇 |
1993年 | 1203篇 |
1992年 | 959篇 |
1991年 | 764篇 |
1990年 | 548篇 |
1989年 | 482篇 |
1988年 | 392篇 |
1987年 | 280篇 |
1986年 | 193篇 |
1985年 | 110篇 |
1984年 | 76篇 |
1983年 | 58篇 |
1982年 | 80篇 |
1981年 | 41篇 |
1980年 | 41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13篇 |
1975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针对雷达装备实践教学中演示式教学法对于学员能力的拓展和装备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岗位体验式教学法运用于雷达装备实践教学中.首先分析岗位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然后提出前期准备、场景设置、教学实施、交流研讨和总结讲评等5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实例分析;最后给出岗位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教学实践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64.
以对醛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醛酸与2,3-二甲基-2,3-二羟胺基丁烷缩合,再经NaIO4氧化最终制得4-(4,4,5,5-四甲基-1,3-二氧化物)咪唑基-1-苯甲酸(NIT-Ph-p-BEN氮氧自由基)。采用FTIR、UV、ERP(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催化降解废水中有机染料甲基橙、甲基蓝和罗丹明B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当甲基橙、甲基蓝和罗丹明B浓度为15 mg/L,NIT-Ph-p-BEN质量浓度为0.15 g/L,H2O2浓度为30 mmol/L时,NIT-Ph-p-BEN对甲基橙有更好的催化降解性,仅在1 h内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4.26%。此外,反应机理表明,H2O2有助于实现NIT-Ph-p-BEN自由基的再生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5.
66.
冯续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2,23(6):17-20
介绍了石油烃中砷的存在形式 ,石脑油中砷含量及对催化剂的危害 ,分析了脱砷机理 ,阐述了国产脱砷剂的类型、型号、特点 ,以及选用原则与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7.
A series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wholly aromatic thermotropic copolyesters from acetylated 2‐(6‐oxide‐6H‐dibenz〈c,e〉〈1,2〉oxa phosphorin‐6‐yl)‐1,4‐dihydroxy phenylene, p‐acetoxybenzoic acid, terephthalic acid, and isophthalic acid were prepared by melting polycondensation. The structure and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s, such as the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melting temperature (Tm), thermal stability, crystallinity, and liquid crystallinit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elemental analysi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and hot‐stage polarizing optical microscopy. The copolyesters had relatively high Tg values ranging from 183 to 192°C. The Tm values obtained from DSC curves for samples P‐20 and P‐25 were 290 and 287°C, respectively (where the number in the sample name indicates the molar fraction of the phosphorus‐containing monomer in the reactants). The initial flow temperatures of other samples observed with hot‐stage polarizing microscopy were 271–290°C. The 5% degradation temperatures in nitrogen ranged from 431 to 462°C, and the char yields at 640°C were 41–52%. All the copolyesters, except P‐40, were thermotropic and nematic.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6: 1278–1284, 2002 相似文献
68.
69.
70.
在热媒温度控制系统中以熔体温度作为主参数,组成串极调节系统。投入运行后,熔体温度稳定,调节阀动作平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