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4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相对于独立成分分析(ICA),相关成分分析(DCA)在实际问题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背景,得到了信号处理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在ICA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DCA模型的定义、可分离性与分离的唯一性理论,分析了多维ICA模型及其在胎儿心电信号提取中的应用、子带分解ICA模型及其在谐波提取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背景,在应用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高澳矿配比下,研究了烧结原料理论液相量对烧结行为及烧结矿质量指标的影响.对烧结原料中的5种铁矿粉进行微型烧结实验.结果表明:铁矿粉液相生成能力与原料中 FeO、SiO2、CaO、MgO、Al2 O3含量密切相关.随烧结理论液相量增多,成品烧结矿成本增加,烧结杯利用系数和烧结矿转鼓指数均相应提高.在烧结生产中,理论液相的质量分数不宜控制在10.40%~12.22%范围内.低于此范围,在原料成本较低情况下可以得到强度适宜的烧结矿;高于此范围,虽然原料成本增多,但烧结矿强度指标会明显改善,对后续的高炉生产有益.  相似文献   
13.
w(MgO)/w(Al2O3)(以下简称镁铝比)作为铁矿粉烧结过程的重要成分参数之一,对烧结过程的成矿特性及烧结矿冶金性能的改善意义重大。运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理论计算了烧结体系的平衡物相组成及液相组分变化规律,随着镁铝比由1.07降低至0.67,烧结矿中液相、铁氧化物等优质物相含量增加,尖晶石等劣质物相含量下降。烧结杯试验探究了不同镁铝比烧结矿的理论物相组成、产质量指标、显微结构及冶金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镁铝比由1.07降低至0.67,烧结速度由29.57 mm/min逐步提高至31.12 mm/min;成品率由62.89%提高至64.12%,并在镁铝比为0.77时达到最大值65.56%;转鼓强度由54.67%提高至60.27%,并在镁铝比为0.77时达到最大值64.67%;利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固体燃耗逐渐降低,并在镁铝比为0.77时达到相对低值74.53 kg/t。随着镁铝比由1.07降低至0.67,烧结矿中铁酸钙含量先上升后降低,硅酸盐和磁铁矿含量变化较小,赤铁矿含量和孔洞量逐渐降低,镁铝比为0.77时达到最佳烧结矿物...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法脱硫脱硝因其净化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实现多污染物协同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烧结烟气处理中,但该工艺运行过程中活性炭容易“中毒”,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目前国内外对活性炭中毒的成因仍鲜有报道。因此,研究烧结脱硫脱硝活性炭的中毒原因及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正常状态下和中毒后活性炭微孔中物质的分析,明确了活性炭中毒是由于烧结烟气中携带了大量的KCl和NaCl,粘附于电除尘电场极板和极线表面,三、四电场中极板表面粘附物中的NaCl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22%和8%,KCl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72%和83%,大幅削弱了电除尘对粉尘的捕集能力,并且超过了电除尘各电场对KCl和NaCl的负载能力,使得大量的KCl和NaCl随烧结烟气进入活性炭微孔中。根据对K、Na、Cl三种元素的来源分析,发现K_(2)O和Na_(2)O主要来自于铁矿粉,加入的混合水也贡献了大量的Na元素和少量的K元素;Cl元素则主要来自于加入的混合水,其贡献了71.4%的Cl元素,是原燃料系统提供的Cl元素的2.49倍,尤其是混合水中的焦化循环水。通过将焦化循环水与清水比例从9∶1稀释至1∶1,可以减少进入烧结系统中的Cl总量,有效破坏KCl和NaCl的瞬时大量生成,减轻KCl和NaCl对电场除尘能力的影响,脱硫脱硝入口粉尘浓度从平均225 mg/m^(3)大幅降至平均74 mg/m^(3),有效地避免了活性炭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