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超声波在超细粉体分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细微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表面活性,易于吸附而发生团聚,影响了其在改性聚酯中的应用。本文研究了通过超声波处理微粒子,打开团聚体,使其均匀分散在分散剂中,从而生产出可纺性好的改性聚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航空发动机用圆柱滚子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滚子端面及内圈挡边磨损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滚子精度控制不足和挡边形状要求不足。根据故障原因提出减小滚子圆倒角公差范围,增加滚子圆倒角跳动量要求及内圈挡边腹背角度设计要求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设计后的轴承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轴承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小型机械压汽蒸馏装置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日产2~3 m3的机械压汽蒸馏纯净水装置的综合性能,考察了压缩机转速和辅助电加热功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压缩机转速可以显著提高水产量.同时,电加热功率对系统的启动时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并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产水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表面功能性硅氧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功能性1,2-二(甲氧基二乙氧基硅基)乙烷为原料,在奥氏体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硅氧烷膜(BMBSE),并通过FTRA-IR、SEM、EIS、动电位极化曲线及接触角测量仪对薄膜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致密完整无缺陷的双功能性BMBSE硅氧烷通过形成Si-O-Fe化学键与不锈钢基体结合;硅烷膜与水的接触角为94.2°,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在55%的溴化锂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和EIS测试表明,双功能性硅氧烷BMBSE膜极大的改善了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同时,给出了不锈钢表面双功能性硅氧烷BMBSE膜的阻抗模型以及相关拟合参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发动机使用过程中附件机匣轴承沟道剥落及铆钉断裂故障,分析其失效原因为外圈沟道表面损伤产生表面疲劳剥落,继而引起铆钉断裂脱落,并对此提出预防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圆柱滚子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滚子一侧发生剥落,内圈滚道发生挤压磨损.对故障件进行形貌分析、轴承复查、内圈与外圈倾斜角测量、轴承抗倾斜角及接触应力计算.结果表明:轴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倾斜角,滚子轮廓与内圈滚道边缘接触,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滚子剥落与内圈滚道挤压磨损.通过增加滚道长度及滚子凸度量的改进措施,防止边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当前工艺水平航空主轴承用8Cr4Mo4V材料钢球滚动接触疲劳性能,以9.525 mm直径的8Cr4Mo4V材料钢球为研究载体,采用五球疲劳试验机开展不同应力水平下接触疲劳试验,对试验失效钢球通过失效模式与失效断口演变形式分析,确定试验数据有效性,同时提出简单程序数据处理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不同失效概率下的钢球疲劳寿命并形成P-N疲劳曲线。结果表明:当前工艺水平航空主轴承用8Cr4Mo4V材料钢球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是国外1992年试验国外材料钢球疲劳寿命的3倍以上;通过对9.525 mm直径8Cr4Mo4V材料钢球疲劳试验数据分析,求解出应力寿命函数的待定系数,可预测出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接触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8.
公平  陈雪骑  于庆杰  王双 《轴承》2021,(8):16-21
以某4#中介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有限元技术分析润滑油在轴承内部间隙的流动特性,输油孔直径对轴承总输油量的影响,当量输油量及引导间隙对保持架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输油孔数量可线性增加总输油量,并且可使轴承各零件的润滑更均匀;增加输油孔直径能够改善轴承内润滑油流场;引导间隙的大小对进入轴承内的润...  相似文献   
19.
氟硅氧烷共聚低表面能杂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液聚合和溶胶-凝胶法复合工艺,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为含氟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硅单体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相前驱体直接合成了一种分子级复合,最外层含氟侧链定向于空气,中间层是碳碳主链,底层为硅氧网络结构的氟硅氧烷共聚低表面能杂化材料.结果表明,溶剂含量对含氟侧链向表面的迁移速度以及材料疏水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苯胺(ANI)和3-氟苯胺(FANI)为聚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合成聚苯胺和氟化聚苯胺,并对PANI和PFANI聚合物表面形态和润湿性进行了分析。实验发现,合成的氟化聚苯胺呈直径为100nm左右分布极为分散的粒状微球,其乳液的稳定性明显强于PANI乳液。PFANI由于具有低表面能的含氟基团的存在,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