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篇 |
化学工业 | 5篇 |
金属工艺 | 53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冶金工业 | 20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新余钢铁集团公司第二炼钢厂的精炼渣循环利用数据,分析了热态精炼渣补加石灰后脱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熔渣碱度为2~3的热态精炼废渣仍具有一定的硫容量,通过补加一定量的石灰可提高其脱硫能力。现场试验表明,向熔渣碱度为2~3的热态精炼渣中补加3~4kg/t的石灰,并加一定量的萤石,脱硫率达到80%以上;并对循环利用的精炼渣进行XRD及EDS物相分析,利用矿相显微镜查看循环利用后的渣的形貌变化,通过分析发现循环利用两次的热态渣岩相种类基本不变,主要为C2S、C3S、C2A、CA,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钙铝酸盐增多,熔渣混合状况得到改善。热态精炼渣的循环使用的意义不仅在于节约了成本而且降低了对环境污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42.
在15 kg真空感应炉上,用CaO-Al2O3-SiO2-MgO渣系进行脱硫试验,探讨了脱硫渣系碱度、MI、Al2O3、CaF2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脱硫渣系碱度、MI、Al2O3和CaF2含量的增加,脱硫率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初始硫含量为0.009 33%~0.010 73%,加入脱硫渣系4 min时间内表观脱硫速率为(0.000 96~0.001 49)%/min,平均脱硫率为81.2%,最高达86.8%。当脱硫渣中w(CaO)=58.15%、w(SiO2)=4.85%、w(Al2O3)=25%、w(MgO)=6%、w(CaF2)=6%,脱硫效果最好,此时钢液中硫为0.001 33%。 相似文献
43.
采用EBSD检测技术,分析了50W800无取向电工钢在重要生产工序间织构的演变以及织构沿带钢宽度方向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热轧板织构沿带钢宽度方向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表层织构。带钢边部表层织构主要由旋转立方织构、α纤维织构以及少量的γ纤维织构组成,带钢宽度1/4处的表层织构主要存在高斯织构,带钢宽度1/2处的表层织构主要为(110)面织构以及少量的铜型织构。各处的带钢宽度1/4处和1/2处的织构类型基本一致,都以α纤维织构和旋转立方织构为主。冷轧后,各处的表层织构类型差异较小,均为γ纤维织构和α纤维织构。由板宽边部至中心处织构强度值逐渐降低。退火后,各处织构的组分基本一致,为较强的γ纤维织构和较弱的(100)面织构。各处织构强度值差异较小,变化趋势与冷轧板一致。 相似文献
44.
45.
针对钢厂热作模具钢H13成坯率低的冶金质量问题,对影响成坯率的相关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因帽口保温性能差所造成的疏松缺陷占不合格钢锭总量的58%~76%。通过将SiO2绝热板的体积密度和导热率分别由1.65 g/cm3和0.317 W/(m·K)降至0.87 g/cm3和0.21 W/(m·K),优化低碳复合保护渣的组成,使其熔点和粘度分别由原来的1258℃和1.8 Pa·s降至1147℃和0.9 Pa·s,使钢锭平均成坯率由原来的75%提高至80%。 相似文献
46.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ZEISS-200MAT金相显微镜对某钢厂普通取向硅钢(CGO)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板组织、织构沿板厚方向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在热轧板表层及次表层发生再结晶,同时存在强度较高的Goss织构,中心层存在较强的{001}110变形织构。冷轧组织均呈纤维状条带组织,一次冷轧后,热轧板中的Goss织构消失,织构主要为α、γ织构,经中间脱碳退火后,α、γ织构强度减弱,并出现一定强度的Goss织构和利于Goss织构发展的{554}225、{332}113等织构,经二次冷轧后,二次冷轧织构类型与一次冷轧织构一致,但织构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