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篇 |
综合类 | 12篇 |
化学工业 | 33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11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25篇 |
水利工程 | 27篇 |
石油天然气 | 8篇 |
无线电 | 1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0篇 |
冶金工业 | 10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APS对PPy/ SiO2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首先用不同百分含量的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处理SiO2,然后以水为反应介质.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PPy/APS-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热失重和四探针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用APS处理过的SiO2合成的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稳定性都有很大提高.其中用1%APS-SiO2合成的复合材料电导率最高,为38.46S/cm。 相似文献
172.
在验证性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超导磁储能多模块脉冲电流发生装置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了脉冲变压器对输出脉冲波形的影响,并提出了脉冲变压器参数选择的准则。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储能模块间互感影响放电波形的问题,对储能模块进行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模块间隔放电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显示其可以有效发挥模块性能。 相似文献
173.
以葡萄糖酸亚铁为碳源和部分铁源,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RD和SEM对所得样品进行了结构与形貌表征。以LiFePO4/C作锂二次电池正极组装电池,用电化学工作站和充放电测试系统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当碳包覆量为4.75%,650℃烧结10h时所制备的LiFePO4/C复合材料在0.1、0.2和1C倍率下最高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1.6、147.2和123.3mAh/g。1C倍率下经50次循环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无衰减。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葡萄糖酸根和铁离子之间较强的化学键,阻止了葡萄糖酸根热解过程中在材料内部的不均匀扩散,其热解后在材料颗粒表面形成均匀导电碳层,并在颗粒之间形成丝状无定形碳,有效抑制了晶粒的生长,提高了活性物质利用率,形成了完整的导电网络,增强了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用化学氧化法中的软模板法,选择同时带有磺酸根(—SO3-)和羧酸根(—COO-)的酸性媒介深黄GG(AMY GG)为掺杂剂,制备出了具有一维微/纳米结构的聚苯胺(PANI)。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当盐酸和苯胺摩尔比〔n(HCl)/n(ANI)〕分别为0.5、0.75和1时,得到聚苯胺微/纳米管结构。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谱图(XRD)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可以看出,AMY GG的两个功能基团—COO-和—SO3-已经掺杂到了聚苯胺分子链上;当n(HCl)/n(ANI)=1时所得产物XRD的衍射峰与其摩尔比为0.2、0.5时所得产物衍射峰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7.
用乳液法成功制备出形貌规则的海藻酸钙微球,以该微球为"模板",合成出电导率为3.82S/cm的聚吡咯/海藻酸钙微球,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用扫描电镜(SEM)对海藻酸钙微球及聚吡咯/海藻酸钙微球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搅拌速度为2200r/min时,海藻酸钙微球形貌最好,直径约为7μm,聚吡咯/海藻酸钙微球直径约为10μm。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微球已经成功掺杂到聚吡咯中;聚吡咯/海藻酸钙微球的XRD衍射峰强度明显高于纯聚吡咯的衍射峰强度。 相似文献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