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73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61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46篇
建筑科学   56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本文对热电偶动态校准中红外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去噪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经典滤波器方法的不足,介绍了小波分析方法在动态测试信号降噪中的应用。接着讨论了小波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小波基的选择、分解级数和阈值的确定。最后在Matlab平台下对红外探测器信号进行了去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去除了固定频率噪声和高频噪声,去噪后信号与原始信号中有用信号成分是同步的,这对于热电偶的建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2.
基于NANMAC热电偶的时间常数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热电偶时间常数的测试理论,提出了运用瞬态表面温度传感器动态校准系统实现对NANMAC热电偶时间常数的测试方法。该系统对红外探测器和热电偶进行了静态校准和动态校准,得到两者的温度一时间曲线。由于红外探测器的频率响应优于被校准热电偶的频率响应,因此,以红外探测器测得的值作为真值,用热电偶测得的值与红外探测器测得的值相比得到-条归-化的曲线,并由归-化曲线求得热电偶的时间常数。利用该方法对NANMAC热电偶进行时间常数的测试实验,得到了该热电偶的时间常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时间常数测试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实现对微秒、毫秒量级热电偶的动态校准,这对于NANMAC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3.
基于IEC 61970 DAIS DA的电力数据交换服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当前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需求,研究分析了最新的IEC 61970-404高速数据存取(HSDA)标准引用的工业系统数据获取(DAIS)的Node-Item数据模型,提出了一个满足该标准的基于DAIS数据存取(DA)接口的电力数据交换服务设计方案,描述了关键设计决策,讨论了核心数据结构,给出了重要机制的实现方法。按该设计方案,采用对一个已投入使用的电力信息化系统进行封装、将其专有数据信息进行格式映射转换的方式,对服务进行了实现验证。对所实现的服务进行测试,列举的测试数据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4.
以某型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以挖掘机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自主挖掘作业,工作装置运动轨迹光滑连续、振动冲击小为目标,在其操作空间和关节空间进行轨迹规划方法研究。设置挖掘机铲斗末端运动轨迹路径点,在操作空间对选取的关键路径点采用曲线样条插值法规划挖掘路径。在关节空间利用分段变阶多项式曲线和5次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运动特征建立关节空间运动特征到操作空间运动特征的映射关系。在运动轨迹控制点位置及运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对两种轨迹规划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挖掘机各个工作装置关节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运动特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5次非均匀有理B样条运动规律的轨迹规划方法能够减少挖掘机自主挖掘过程中的振动,实现挖掘轨迹的平稳连续。  相似文献   
495.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面临培养基标准化、培养条件控制和分子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食品中常见致病微生物的危害性,并指出了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如培养基质量不一、培养条件控制不精确以及分子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为提升检测效能,本文提出了建立培养基质控体系、优化培养条件参数和引入新分子检测技术等对策。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496.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集中式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约占一半以上.为提高节能效率,本文提出基于负荷预测的空调冷冻站系统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策略.本文采用神经网络作为优化反馈控制器,将满足负荷需求和系统能效比需求作为优化目标,将变分法和随机梯度下降法相结合,对神经网络权值进行滚动优化,既能解决传统变分法由开环控制引发的对随机干扰和不确定性敏感的问题,又可避免基于动态规划的非线性优化算法的"维数灾"问题.本文以北京某国企科研楼的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策略与PID控制算法相比,系统总能耗节省约8.57%,并且在控制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具有更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且该算法占用存储空间适中、计算量小,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497.
挖掘机工作装置精确的位置控制是实现其轨迹自动控制的基础。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液压系统PID参数的优化整定中,把遗传算法中的选择和交叉两种操作方式添加到标准的粒子群算法中形成的混合优化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搜索能力。建立具有整定PID控制器功能的仿真平台,使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标准粒子群算法和相位裕度方法对PID控制器进行整定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模拟铲斗平地运动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粒子群算法整定的PID控制器参数,在电液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精确的轨迹控制方面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98.
目的 开式筒壳液压成形采用具有搭接结构的开式筒壳作为坯料,具有提高成形能力、改善壁厚分布、降低成形压力等优势。旨在以矩形截面件为对象,研究内压作用下开式筒壳的圆角充填行为。方法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矩形截面件开式液压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变化及成形缺陷。利用内高压成形机和自主研制的自密封装置,开展了搭接区中点分别位于圆角区、过渡区和直边区3种搭接位置条件下的矩形截面件开式液压成形实验研究。结果 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开式筒壳搭接区的外层为易起皱区。当搭接量为80 mm且搭接区中点位于圆角区时,模具型腔的外压作用有效抑制了起皱的形成。4个圆角中距离对应搭接位置最近的圆角最先完成充填。搭接区域所在位置的壁厚减薄率显著低于其他区域,3种条件下成形件中间截面的最大减薄率分别为10.4%、9.8%和10.2%,搭接区中点位于过渡区时最大减薄率较低。结论 采用一定搭接量的开式筒壳比封闭截面管坯更有利于圆角的充填。选取适宜的搭接位置可避免成形过程中起皱缺陷的产生。此外,搭接位置对开式筒壳圆角充填的应力应变分布、圆角半径以及壁厚分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9.
刘召阳  宋艳艳  冯浩  黄丽丽 《农药》2021,60(1):66-69
[目的]关键时期喷洒化学药剂是防控苹果褐斑病的最有效措施,筛选防控苹果褐斑病的高效药剂至关重要。[方法]试验分别评价了3种复配药剂对苹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形成和菌丝生长的室内生物活性,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法分别评价了3种复配药剂的保护与治疗作用,采用不同时期全株喷雾法测定了3种复配杀菌剂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大田防效。[结果]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与30%吡唑·异菌脲悬浮剂对苹果褐斑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菌落形成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室内保护和治疗效果。田间防效试验表明:30%唑醚·戊唑醇的保护效果最好,高达93.6%,其余药剂保护效果也均在80%以上。在病害发生初期(内膛叶片发病率低于1%)防治,30%唑醚·戊唑醇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吡唑·异菌脲悬浮剂。病叶率达到3%之后喷药,效果较差。[结论]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与30%吡唑·异菌脲悬浮剂可以作为高效防控苹果褐斑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500.
为了研究近井筒区域内的裂缝起裂行为,采用单轴水力压裂设备开展水力压裂试验。采用不同的注液速率开展压裂试验,结果表明注液速率对近井筒范围内的裂缝起裂时间有显著影响,随注液速率增加,起裂时间减小。注液速率对裂缝起裂压力的影响可以忽略,裂缝起裂与注液总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图像对比,分析了裂缝表面的粗糙程度,结果表明沿不同位置起裂的裂缝表面粗糙程度不同,沿层理面起裂的裂缝表面粗糙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