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篇 |
综合类 | 9篇 |
化学工业 | 20篇 |
金属工艺 | 8篇 |
机械仪表 | 38篇 |
建筑科学 | 84篇 |
矿业工程 | 6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19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14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2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篇 |
冶金工业 | 9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4个地区(合作、碌曲、玛曲、阿孜)不同花色(黄、浅、白)11个钝裂银莲花居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钝裂银莲花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602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166,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和AMOVA分析表明钝裂银莲花居群间分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67%),居群间占一小部分(33%)。对不同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个亚居群可以归为3大支。相关性分析表明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和土壤营养状况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2.
283.
通过探讨潘家窑煤矿原副斜井涌水的补给来源和途径,分析水库的渗漏对潘家窑煤矿原副斜井涌水的影响、渗漏水进入潘家窑煤矿原副斜井的途径。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概化,根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国际上先进的VisualModflow专业软件系统求解以上数学模拟模型,预测水库水位变化时影响副斜井涌水量大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84.
利用高能激光清除输电线路树障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以4种树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激光清除树障效率影响因素试验,分别针对激光功率、树木种类、含水率等因素对激光灼烧树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烧蚀效率与树木密度成负相关,与含水率、激光功率成正相关。烧穿密度越大的树木,效率越低,在清障时需要花费的时间越长。含水率为50.4%的树木在被激光灼烧时,不容易产生阻碍激光能量深入的炭化层,清除时相比含水率为14.2%的树木用时更短。采用相同功率的激光器,线激光的清障效率是远远大于点激光的,树木的直径在10.50~35.50 mm时,使用点激光所需时间为线激光的2.48~6.12倍,且随着直径的增加,点激光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清除,说明树障的直径越大,使用线激光清除的效率就越高。此研究成果为激光清除树障装置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85.
无感FOC以其低成本、高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各驱动场合,目前市场主要应用的无感FOC控制器多用于单向运行,但对可换向无感FOC控制策略研究较少,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无感FOC驱动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种可换向的无感FOC控制策略的电机控制器。经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确认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实现无感FOC换向运行,且运行状态稳定,为日后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6.
287.
288.
在叙述传统的选择缓冲材料和尺寸计算的缺点的基础上,介绍利用计算机进行选择材料和尺寸计算的优点,用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原理把大量计算图表进行数据处理,编制出计算程序,得到较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89.
松散粉粒物品软包装冲击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散粉粒物品软包装冲击过程力学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得到冲击状态下包装袋受力的数学表达式。为包装袋的设计提供了较为满意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0.
以水为分散相、硅油为连续相,对高度为30μm、宽度800μm的T型垂直交错结构微通道中油包水型液滴的形成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分散相和连续相流量配比,生成了大小可控的nL级液滴。对流量和液滴直径的关系以及流速、压力在液滴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到黏性剪切力和界面张力是液滴形成的主要因素。发现流量较大时,两相在主通道内形成层流,并在微通道的台阶突扩处生成两种类型液滴。同时,在台阶突扩处液滴出现三种排列方式:交错双排Z字型、珍珠项链型和单排型液滴排列,并在低流速下出现液滴破碎现象,其发生主要取决于界面张力和流动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