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0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牛洪梅  戚成  王翔  刘箐  董庆利 《食品科学》2019,40(9):325-331
奶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被微生物污染,而阪崎克罗诺杆菌是污染奶粉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文对国内外阪崎克罗诺杆菌生长、失活建模的研究进行综述,生长模型的建立为病原微生物的监测提供有效信息,失活模型的建立能反映传统、新型微生物控制技术和历史应激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失活作用效果。最后,针对目前阪崎克罗诺杆菌在预测建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野生株EGDe act A及inl B双基因缺失株(EGDeΔact AΔinl B)的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进一步构建了缺失营养基因dal的菌株(EGDe Δact AΔinl BΔdal),并对该缺失菌株生长状态、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及细胞侵袭等方面作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37℃摇床培养6 h后,缺失株的菌浓度显著低于EGDe Δact AΔinl B(P0.001),培养基中补充D-丙氨酸的缺失株生长速率与亲本株相比无显著差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缺失株的sig B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最明显(P0.01),约下调90%;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量显著增加(P0.05),培养基补充D-丙氨酸后缺失株生物被膜的生成量与亲本株相比无差异;对Coca-2细胞的侵袭无影响,表明该基因对细菌生长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不影响菌株对细胞的侵袭力。此缺失株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基因dal的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胡谦  陈颖  倪凯  葛兆方  曾海娟  王淑娟  马兰  刘箐 《食品科学》2018,39(15):275-282
近年来,食品掺假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由于利益的驱使,在肉制品行业异 源肉质掺假现象尤其严重。目前,用于肉制品异源基因检测的技术包括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DNA指纹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NA条形码技术等。本文 综述了肉制品中异源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在用地、政策、法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下如何使公共卫生中心这一新课题的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平面功能、环境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共生。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酶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学技术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并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进行讨论。随着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新兴的生物、化学与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重金属检测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众多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其中以基于生物学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较多,并展现出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当输电线路发生单相高阻接地故障时,由于故障特征量不明显,故障测距误差大,输电线路故障分析与查找较困难。针对220kV输电线路发生的2次不明原因高阻接地故障跳闸,应用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进行电磁暂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分析,一方面验证了保护动作行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比不同故障位置的仿真波形,确定了故障大致位置,结合现场巡视,最终确定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杜绝了类似故障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检测技术成为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基于生物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同时,由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交叉衍生而来的新技术,也已逐步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FTA-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探针、基质分子印迹、生物芯片、免疫层析、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并对这些新技术的优缺点及运用前景,予以系统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蛋白芯片作为一种快速、简便、高通量分析检测技术,近年来在食品检验、蛋白质组学、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农林畜牧业以及司法鉴定等领域应用日渐增多。本文简述蛋白芯片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免疫磁珠捕获PCR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磁珠富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进行快速检测。所制备的免疫磁珠选取在37 ℃条件下均匀振荡1 h为最佳包被条件,1 mg磁珠偶联抗体的最佳量为100 μg/mg,制备的免疫磁珠捕获率为45%。所建立的免疫磁珠捕获-PCR技术在样品细菌浓度达到104 CFU/mL即可被检出,其灵敏度是直接PCR检测限(105 CFU/mL)的10 倍,可为病原菌的富集和快速检测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菌膜是微生物黏附在介质表面形成的大量细菌群居的一种生存状态,结构致密的菌膜能够使细菌更强地抵御外界的不利环境而生存下来。在食品工业中,菌膜的形成使污染的细菌难以被彻底清除;而在医学领域,由于菌膜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其成为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菌膜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