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轻工业 | 32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原子能技术 | 16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13.
以野生河豚肝脏中的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为研究对象,研究活化与热灭活处理的鼠李糖乳杆菌对其毒性的消减作用。将活化的与热灭活处理的鼠李糖乳杆菌作为材料对TTX进行脱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层析试纸检测和小鼠生物法分析TTX消减率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酵处理后的肝脏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变化。竞争性ELISA结果显示加热灭活后的鼠李糖乳杆菌对TTX的消减率高达82.16%;而未经灭活处理的鼠李糖乳杆菌对TTX的消减率为70.05%,表明热灭活处理的鼠李糖乳杆菌消减效果更佳。此外,经鼠李糖乳杆菌发酵7 d后野生河豚肝脏的TTX消减率为93.27%,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显示发酵后肝脏内的EPA与DHA含量分别减少了11.93%、22.50%。综上所述,鼠李糖乳杆菌能消减河豚肝脏中的TTX,经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处理后消减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可为河豚内脏组织的毒性消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以南美白对虾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解法、超声结合酶解法消减3种虾制品中的Tm。首先,以菠萝蛋白酶水解富集的Tm样品通过优化酶活与底物质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建立了能有效消减Tm的酶解方法;同时对比了酶解、超声结合酶解法分别对虾仁、蝴蝶虾仁和虾糜3种制品中的Tm过敏原性变化情况。Tm致敏动物模型的抗血清ELISA结果显示,单纯酶解和超声结合酶解处理的虾仁其过敏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超声结合菠萝蛋白酶酶解处理后的蝴蝶虾仁样品其过敏原性降低了21.05%;而虾糜样品中,单纯的酶解或超声结合酶解法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过敏原性分别减少了30.70%和33.33%。综上所述,作者建立的酶解法可有效消减Tm的过敏原性,该酶解法以及超声结合酶解法在低过敏原性蝴蝶虾仁和虾糜制品的生产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17.
副溶血性弧茵(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初筛方案结合tlh、toxR这2种特异性基因的2次筛选开发了一种副溶血性狐菌的快速分离鉴定方法.应用该法从海水、海泥及3种海产品中分离得到了19株副溶血性孤菌,再经16S rDNA测序对分离鉴定结果的特异性进... 相似文献
18.
1 放射性固体废物 2002年全院共收贮放射性固体废物38.5m~3,其中低放废物35.1m~3、中放废物3.4m~3、没有高放废物。收贮的上述废物中,棉纱、手套、工作服和塑料布类约占60%:废旧工艺管道、排风管道和过滤器芯子类约占20%;玻璃器皿类约占10%;混凝土、塑料地板类约占10%。各单位送贮的放射性固体废物量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9.
1 放射性固体废物 2003年全院共收贮放射性固体废物11.6 m3,其中低放废物10.2 m3、中放废物1.4 m3,没有高放废物。收贮的上述废物主要有棉纱、手套、工作服、塑料布、玻璃器皿等。各单位送贮的放射性 固体废物具体情况列于表1。 表1 2003年放射性固体废物收贮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发泡聚乙烯(EPE)缓冲曲线的简便预测方法,利用一条已知缓冲曲线作为预测工具曲线,基于能量密度对已知缓冲曲线进行处理,从而得到EPE缓冲曲线族。方法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得到该缓冲材料的能量密度-冲击应力曲线,绘制不同条件下的缓冲曲线。推导缓冲材料静应力、冲击应力、单位体积吸收能量之间的关系,提出预测缓冲材料冲击最大加速度,以及生成缓冲曲线族的方法。利用密度为24 kg/m3,材料厚度分别为25.4,38.1,50.8,76.2 mm的EPE,跌落高度分别为30.5,45.7,61.0 cm的出版缓冲曲线,以及密度为35 kg/m3,材料厚度为55 mm的EPE,跌落高度分别为46,66,76 cm的试验缓冲曲线,预测不同条件下的EPE缓冲曲线,并与出版缓冲曲线和试验缓冲曲线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结果 选用适当条件范围(跌落高度及材料厚度)的缓冲曲线作为预测工具曲线预测缓冲曲线族,预测结果与已出版或试验缓冲曲线较为接近。结论 此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试验次数,为快速获得缓冲曲线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