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3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对山梨酸钾的耐受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对山梨酸钾防腐剂的耐受性差异进行了探讨。以食品中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针对纯培养状态和模拟食品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加入1g/L山梨酸钾后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数可减少近102~103.5 CFU/mL,而革兰氏阳性菌的菌数只能减少近10CFU/mL,说明山梨酸钾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比革兰氏阳性菌要高2倍以上。最小抑菌浓度实验和即食海带的接种模拟实验结果与生长曲线结果相吻合,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对山梨酸钾的耐受性强于革兰氏阴性菌,此结果对于今后应用山梨酸钾进行革兰氏阳性菌类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为了了解上海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 ticus,Vp)污染状况和血清型,为防治Vp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采用GB/T 4789.7-2008国标方法进行分离和生理生化鉴定,根据FDA推荐的引物对种特异性tlh基因和毒力基因(tdh,trh)进行PCR检测。从161份水产品中分离鉴定得到45株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27.95%。通过PCR检测分离株的tdh和trh毒力基因发现,45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为trh阴性,7株为tdh阳性。45株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凝集,结果共分出7个血清群,分别为O1群占2.2%(1/45),O3群占24.4%(11/45)、O4群占15.6%(7/45)、O5群占20.0%(9/45)、O9群占4.4%(2/45)、O10群占8.9%(4/45)、O11群占26.7%(12/45)。  相似文献   
33.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测量土壤样品中微量铀的方法:微波消解样品-激光荧光法。该法利用微波消解技术极大地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将前处理速度提高了十几倍,回收率可达到95%以上,同时避免了多个样品同时处理过程中交叉污染的问题。当样品溶液的pH值在6.5~7.5时,荧光强度最高,UO2+2与荧光增强剂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测量灵敏度最高,在实际样品测量时,应及时调节样品溶液的酸度,以及加入硝酸体系铀标准溶液后溶液的酸度;荧光增强剂、样品溶液、标准溶液等应提前放入仪器间,待温度稳定后再上机测定。仪器放置在温度相对稳定的房间,测定最佳室温为20~25℃。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09μg/g,对于1.4~6.5μg/g的样品,方法精密度优于10%(n=9)。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为加强当代高校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在食品添加剂知识的教育引导,充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方法 在介绍我国高校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建设背景,并以"智慧树"运营服务系统为工作平台,探索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选修课"食品添加剂"的在线课程建设.结果 通过梳理章节框架布局,凝练在线专题知识点,明确师生权责分配,丰富课程授课形式,合理设置评估方法,正确评估课程学习效果等方式强化了在线课程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结论 在线课程建设既弥补了网络授课过程监督管理的不足,又使优质教学资源在不同高校间得到合理分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其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了专业课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5.
测定了用30% TBP-煤油萃取铀(Ⅳ)时有机相中的临界浓度c(U(Ⅳ))m ax。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c(U(Ⅳ))max线性增加;硝酸浓度增加,c(U(Ⅳ))max逐渐下降,当c(HNO3)= 4~5 m ol/L时,c(U(Ⅳ))m ax降到最小,然后再随硝酸浓度增加而缓慢上升;同时还测定了U(Ⅳ)在30% TBP-其它稀释剂中的c(U(Ⅳ))max,c(U(Ⅳ))m ax随直链饱和脂肪烃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给出了与U(Ⅳ)和HNO3 浓度有关的浓度临界曲线,当硝酸起始浓度为3.0 m ol/L、U(Ⅳ)起始临界浓度为0.158 m ol/L时,不形成第三相,大于此浓度,就会生成第三相。求得了两相体系中U(Ⅳ)和硝酸的分配比D(U(Ⅳ))和D(H+ ),并讨论了影响D(U(Ⅳ))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36.
水产品自古以来深受中国百姓的喜爱,其鲜嫩可口、美味多汁。水产品的鲜活程度与其营养风味有着密切联系,而长途保活运输过程中,鱼类密度大、运输环境差,容易引起鱼体应激反应,导致其品质下降,因而如何高效地长途运输鲜活水产品成为了制约水产品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渔用麻醉剂,因其成本低、使用简单、见效快,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鲜活水产品的保活运输中。本文综述了渔用麻醉剂的常用类型、检测方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水产品麻醉剂的规范使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卢瑛 《大众用电》2009,(1):21-22
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超过允许的极限值时就有可能发生故障,影响正常工作。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及其变形公式:Q=IRQ,其中Q为电荷量。可以看出。影响电气设备温度变化的自身因素有流过的电流、导体材料、工作时间及接触电阻。另外,由于设备发热后还存在着一个散热的过程(热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不同水产品种类及胃肠消化对过敏原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TM)免疫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三种甲壳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华绒螯蟹)和两种贝类(花蛤、缢蛏)水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胃液(SGF)、肠液(SIF)分别对5种水产品的水煮肌肉进行体外消化,利用SDS-PAGE和ELISA技术分析消减产物的蛋白组成和免疫活性。结果显示,TM在胃肠酶作用下出现明显降解,所有样本均在肠液中消化更快,肠道是TM免疫活性丢失的主要场所。在胃、肠消化中,贝类(胃:86.5%~86.8%,肠:90.8%~92.2%)的免疫活性降低效果明显优于甲壳类水产品(胃:64.7%~67.7%,肠:89.0%~91.5%)。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甲壳类的肌原纤维(156.4~185.8 μm)明显长于贝类(125.0~134.6 μm),而其宽度约为贝类的3倍左右。本研究发现水产品的种类会影响TM的胃肠道消化能力,甲壳类和贝类肌肉组织结构的差异是造成甲壳类和贝类消化率和免疫活性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胃肠消化对水产品及其制品的致敏性消减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1 放射性固体废物,2004年全院共收贮放射性固体废物54.6m^3,其中低放废物54.2m^3、中放废物0.4m^3,没有高放废物。收贮的上述废物主要有棉纱、手套、工作服、玻璃器皿、污染设备等。各单位送贮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具体情况列于表1。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过敏原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免疫活性的影响,以富集纯化的TM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乳杆菌的菌体、破碎内容物、菌体碎片、胞内酶提取液,以及去除蛋白、脂肪和脂磷壁酸、羧基酯化、氨基甲基化后的菌体分别水解TM 12~48 h,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免疫印迹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方法测定免疫活性,利用表位多克隆抗体结合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植物乳杆菌对TM二级结构及其致敏表位的影响,以解析植物乳杆菌消减TM免疫活性的作用位点。免疫学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提取物水解TM 48 h后,菌体对TM免疫活性的消减率最高(76.9%),而菌体碎片和氨基甲基化菌体的消减率最低,分别为60.7%、61.7%,表明植物乳杆菌对原肌球蛋白免疫活性有一定消减作用。红外光谱及ELISA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各成分提取物会较大程度改变TM的二级结构并破坏其致敏表位,而氨基甲基化菌体和菌体碎片对TM的α-螺旋结构和致敏表位的破坏最小,且TM的折叠化结构较少,对TM免疫活性消减效果最差。此外,研究发现氨基可能是植物乳杆菌消减TM免疫活性的一个重要作用位点。本研究可为食物过敏原的活性控制及低致敏性水产加工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