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篇 |
综合类 | 10篇 |
化学工业 | 26篇 |
金属工艺 | 11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23篇 |
轻工业 | 8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6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 |
冶金工业 | 18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针对聚合物驱注入管线对聚合物溶液剪切降解大的问题,取样化验分析注入管线起始端样品中细菌及还原性物质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分析注入管线黏度损失的主要原因为长期注入过程中细菌及硫化物等还原性物质大量滋生造成的生物降黏。针对该问题,制定出大排量、变压式高压污水清洗和0.08%(质量分数)双氧水软化方式的化学清洗两种措施,提出了改善污水水质、杀灭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的技术措施,使注入管线黏损治理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为了弄清楚不同倾角煤层开采围岩变形规律且进行合理的支护,应用数值模拟计算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煤层倾角对深部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沿空巷道两帮及顶底移近量随煤层倾角变化的曲线呈现马鞍形;当煤层倾角在20°时,两帮及顶移近量最小,而倾角小于或大于此角度,两帮及顶底移近量均增大;马鞍形曲线的形状随采深的变化稍有变化,当采深逐渐加大时,大于20°一侧的曲线逐渐抬高,即大于20°与小于20°相同度数时,采深度数大的移近量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35.
"十一五"以来,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实现了由工业性试验向工业化推广应用的转变,但在工业化推广过程中,对二类油层精细地质认识不够清楚,缺乏分阶段跟踪调整方法,区块及井点间受效不均衡、层内及层间动用状况差异明显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深入认识了北一二排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通过数值模拟技术,明确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调整技术及措施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分注及油水井措施改造的方法减小平面、层间、井间差异。分注后油层动用状况提高6.2个百分点,油水井措施改造后,注入井平均日增注19m3,采出井平均日增油9t。二类油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在注聚不同阶段需要加大改造力度,分层注聚和调剖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扩大了波及体积,对改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无损检铡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检测技术,它不会对被测物体进行结构和性能的损害,就可以进行检测技术的应用.它利用射线、磁、电、光、声等方法,来进行物体内部缺陷的揭示,以此促使被铡物体内部质量和性能的可靠和完善.在建筑工程的检测当中,无损捡测技术的应用极其的广泛,其对混凝土质量的捡测有着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新型变频控制系统设计思路及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钢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0,(2):35-38
介绍了用Intel的MCS-96系列16位单片机80C196KC实现系统的逻辑控制和与上位机的联系,用80C196MC为中央处理单元进行矢量控制运算及生产SPWM调制信号,主回路采用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组成了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新型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对该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39.
介绍了一个由作者研究开发的输电线路铁塔的计算机辅助放样系统,论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总体结构,就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在AutoCAD平台上的应用系统的组织以及利用AutoCAD的扩展图元数据管理数据的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首都国际机场T3号航站楼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重点工程,南北总长约3 000m,东西宽750m,包括T3A,T3B航站楼和T3C国际候机厅,总建筑面积约100万m2。航站楼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为曲面钢网架结构,支承屋顶悬臂结构的是锥形和梭形钢管柱。主要介绍在超大规模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超长结构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多点多维地震波输入分析、结构转换、超大面积屋顶的温度内力、新型节点的设计等问题。在试桩的基础上,桩基础采用桩底和桩侧后压浆技术提高承载力40%~50%。结构体系中大量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对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采取措施,分缝处采取了异形型钢混凝土柱。航站楼的主体钢网壳周边大量采用变截面圆形钢柱,给出了其在大震下的弹塑性分析结果和节点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