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17篇 |
无线电 | 8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查干凹陷是银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含油凹陷之一,凹陷多层系立体含油,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银根组均有油藏发现,已经发现的油藏集中分布在乌力吉构造带和中央构造带上。近源聚集是查干凹陷油气成藏的典型特征,油气来源于紧临构造带的2个烃源灶。在烃源岩生烃演化模拟和油气充注成藏期次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气成藏过程,确定查干凹陷油气成藏过程可划分为苏二期、银根期、新生代3个阶段。不同的油气成藏过程造成了查干凹陷各层原油物理性质、成熟度、生标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2.
43.
44.
一种新颖的落地电扇高度调节结构南京胜美风扇有限公司(210005)常俊现有的落地式电风扇一般都是在底座上固定立柱,扇头安装在立柱上方。为调节扇头距地面高度,立柱一般制成互相套接的两段或三段,通过套入部份的多少改变立柱长度,达到改变扇头距地面高度之目的... 相似文献
45.
探讨轮胎行业顾客满意度研究方法,并提出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措施.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流程为:选择调研机构→判别顾客类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制定调研方案→设计问卷→实施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根据SWOT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满意度因素权重模型分析企业的优劣势,确定今后的改进重点. 相似文献
46.
47.
48.
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关系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EASY%Ro数值模拟等研究结果,结合构造演化及埋藏史特征,研究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次。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经历了3个埋藏阶段:印支期地热梯度约为3.0℃/100m,上古生界埋藏受控于三叠系原始沉积差异,至印支期末Ro值多超过0.60%,有机质处于生烃早期,此后再次抬升至中生代末期;喜马拉雅早期(古近纪)发生大规模断陷,地热梯度为3.1~3.9℃/100m,东营组沉积后上古生界多达最大埋深,在凹陷北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南部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发生广泛的二次生烃作用;喜马拉雅晚期(新近纪以来)地热梯度为2.85~3.25℃/100m,新近系的广泛沉积使上古生界埋深再加大,但受热未超过前期。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49.
东濮凹陷文留潜山构造文古2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油源对比是追溯新的油层和指导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文古2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了原油与潜在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文古2井原油具有族组成中烃类组分含量高,极性组分含量低,组分和全烃碳同位素轻,主峰碳为nC17,呈前峰型单峰分布,伽马蜡烷和奥利烷生物标志物化合物含量丰富的特征。油源对比结果显示,文古2井潜山油藏属"新生古储"型,油源岩以下第三系泥岩为主。主要表现在文古2井原油和下第三系湖相暗色泥岩碳同位素值及曲线分布趋势非常相近,均含有高的伽马蜡烷和奥利烷化合物;煤系源岩抽提物和模拟油碳同位素重,伽马蜡烷含量低,无奥利烷,与文古2井原油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0.
东濮凹陷煤系烃源岩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明确了有机质丰度参数不一致的地球化学根源后,提出泥岩评价标准的下限值,并剖析了古生界地层中火成岩侵入时期及其热催化作用对二次生烃的贡献。结果表明:马厂和长垣地区烃源岩评价应侧重于有机碳含量,尤其是煤系泥岩;煤系泥岩有机碳标准下限值应定为0.80%;火成岩侵入时期早(白垩纪时期),对晚期成藏不利;煤和泥岩低温阶段演化同步,高温阶段煤的演化速率高于泥岩,但均以晚期生烃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