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电工技术   149篇
综合类   295篇
化学工业   361篇
金属工艺   272篇
机械仪表   295篇
建筑科学   360篇
矿业工程   143篇
能源动力   69篇
轻工业   327篇
水利工程   101篇
石油天然气   164篇
武器工业   69篇
无线电   4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5篇
冶金工业   128篇
原子能技术   40篇
自动化技术   39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he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were prepared by ion beam deposition and hydrothermal methods. Under UV light, the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can reach 1.39 mA/cm2,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seed layer and nanorods structure. Not only that, the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can also adsorb visible light, which overcomes the defect that traditional TiO2 can not absorb visible light. The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can reach 0.21 mA/cm2 under visible light. The increased performance resulted from the deposition of the TiO2 seed layer, which can reduce the band gap of TiO2.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also exhibited high photodegradation ability for organic pollutant methylene blue (MB). Within 120 min, 77.3% MB can be degraded,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s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after four cycles. Not only that, compared with powdered photocatalysts,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is easy to recover, and it can be reused by rinsing it with water several times and drying it naturally after the reaction.  相似文献   
152.
采用旋涂和干法刻蚀技术,制作了一种新型有机集成微光机械振动传感器,其主要结构是由在硅基上制作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悬臂梁和光波导集成光路组成,探测光路采用强度调制型开环差分探测,利用光-机转换功能,实现对微小振动量的检测。通过对该器件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和幅频特性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器件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度好、抗电磁干扰、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3.
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光刻是极为重要的制造工艺过程之一。将厚的独立的负胶膜或者将光刻胶涂敷在二氧化硅衬底上以后,可以测量其膜厚,因为光刻胶膜厚决定其光刻工艺的工艺条件。能够快速地测量光刻胶的膜厚,是液晶显示器制造过程的先决性工作的一部分。文章提出了测量上述光刻胶膜厚的新方法,即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中的Beer-Lambert定律来确定膜厚。在我们的研究中,采用acrylic负胶作为基质(resin) ,它分别具有50μm和100μm的膜厚。在350 nm时,50μm的薄膜的最大吸收为0 .728 ,而100μm的最大吸收为1 .468 5。而在正胶的研究中,采用novolac作为基质(resin)。它的膜厚通常是1 ~5μm。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膜厚的实验中,当重氮荼醌的吸收波长为403 .8 nm时,5 .93μm厚的薄膜的最大吸收为1 .757 4 ,其膜厚是由扫描电镜测得的。而另一个正胶薄膜在403 .8 nm的最大吸收为0 .982 3 ,其薄膜厚度计算得到为3 .31μm。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得到了这两种光刻胶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强与其膜厚关系的两个校准曲线。  相似文献   
154.
针对汽轮机叶轮模锻的预成形设计,本文建立了以打击能耗最低和模具作用载荷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完全填充为约束条件,以坯料初始高径比为优化变量的预成形坯料优化方案。利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汽轮机叶轮等温模锻成形过程,具体分析了不同坯料初始高径比对成形载荷、塑性应变能以及分流面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获得的预成形H/D最佳尺寸可明显减少模锻锤击次数和模具磨损。所提出的有限元模拟预成形优化方法十分有效,克服了以往凭经验设计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5.
简述了机载SAR天线稳定平台的结构以及国内第一个针对机载SAR稳定平台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专用于该系统的基于PXI总线的测试模块的电路以及计算机端驱动、数据处理等软件,它模拟惯导姿态信号给平台伺服系统,采集平台跟踪误差信号并通过PXI总线传到主机中进行分析、处理和显示.  相似文献   
156.
为解决气动参数不准确导致的高原弹道计算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计算和试验数据参数辨识相结合的弹箭高原阻力系数修正方法。在分析研究雷诺数变化对弹箭阻力系数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某型榴弹为研究对象,通过气动流场数值计算和不同海拔射击试验阻力系数辨识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海拔阻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对应不同雷诺数的阻力系数修正计算模型。以平原阻力系数气动辨识结果为基础,通过不同海拔雷诺数的阻力系数修正,实现了较准确的弹箭高原阻力系数的获取。某型榴弹、某型火箭弹和某型迫弹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获取的弹箭高原阻力系数更接近实际情况,弹道计算结果与射击试验结果吻合更好,相对传统计算方法,计算精度提高了2~6倍。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研究成果对高原弹道仿真、编拟准确的高原射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7.
周期图法功率谱估计中的窗函数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经典谱估计中,由Welch提出的修正周期图法,由于其简单,易于理解,便于计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本文运用Matlab工具,对修正周期图法功率谱估计进行了仿真与性能分析,并重点分析了窗函数对谱估计的影响,指出了他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8.
以潜艇低速航行发生损失浮力时的挽回操纵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操纵控制措施进行仿真操纵,从而得出应对潜艇低速航行发生损失浮力时的各种有效的安全操纵措施。  相似文献   
159.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得出.周期信号需采用有偏估计,且要求延迟时间小于信号周期;非周期信号中,对于局部峰值点和周期变化较小的一类准周期信号,有偏估计要求延迟时间小于信号近似周期,无偏估计对延迟时间的大小没有要求,但抗干扰能力较差.对于冲击信号,有偏估计和无偏估计均能满足要求,且对延迟时间的大小没有限制.  相似文献   
160.
提出了一种采用无线网络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系统.设计了报警系统的网络节点硬件电路和报警系统的软件.经实验证明:该系统使用方便、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