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0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4篇 |
综合类 | 143篇 |
化学工业 | 230篇 |
金属工艺 | 63篇 |
机械仪表 | 77篇 |
建筑科学 | 145篇 |
矿业工程 | 89篇 |
能源动力 | 30篇 |
轻工业 | 214篇 |
水利工程 | 82篇 |
石油天然气 | 126篇 |
武器工业 | 16篇 |
无线电 | 12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7篇 |
冶金工业 | 55篇 |
原子能技术 | 26篇 |
自动化技术 | 1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竹叶及其提取物中检出了一种特殊的非蛋白氨基酸δ-OH-Lys,为了解其生物学意义,用化学发光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对δ-OH-Lys和Lys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赖氨酸在δ位羟化以后,抗活性氧自由基的活性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为了解决益生菌在贮藏和摄食过程中的活性损失,及2种以上益生菌混合使用可能出现的竞争和拮抗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双菌或多菌分步释放、协同增效作用,以青春双歧杆菌FS2-3(B.adolescens FS2-3)为内芯微球,枯草芽孢杆菌SN15-2(B.subtilis SN15-2)为外壳微球,对2种益生菌进行分隔包埋。采用海藻酸钠为壁材,同时添加巯基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SH)加强益生菌在肠道内的黏附性,利用内源乳化法和挤压法制备益生菌双菌多核微胶囊。将微胶囊的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益生菌双菌微胶囊制备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当内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82%,CMC-SH在菌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9%,水相油相体积比为 1.0∶2.9, 外层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9%时,益生菌双菌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72.93%。该工艺条件下的益生菌双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在人工肠液中,微胶囊180min时释放率达到86.3%,基本完全崩解,达到了理想效果。研究旨在为混合益生菌微生态制剂普遍存在的活性保持与协同作用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在竹叶及其提取物中检出了相当含量的一种羟化赖氨酸—δ-OH-Lys,主要以游离单体和小肽的形式存在。从桂竹和金毛竹叶样分别测得其含量占干叶氨基酸总量的1.33%和1.40%,约相当于其中Lys含量的1/4.醇-水提取的过程有富集δ-OH-Lys的作用,其在提取物中的含量远远高于Lys.这一特殊的非蛋白氨基酸以相当含量存在于竹叶中,可能有着特殊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7.
站在传统之肩上的现代原竹产品形态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飞的经济和对自然、传统的追求,给原竹的运用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借鉴传统原竹制品造型形态要素,发掘原竹自身具有的独特属性,对现代原竹产品设计中的形式要素、色彩要素、肌理要素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现代原竹产品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8.
以新鲜成熟桑葚果实为原料,桑葚出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制备桑葚汁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进一步考察非热力杀菌微滤技术对桑葚汁杀菌、澄清、褐变抑制效果以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于实际生产的最佳酶解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0.42%、纤维素酶添加量1.84%、酶解时间101.26 min、酶解温度50 ℃、酶解pH 3.5~4.0(桑葚汁自然pH值)。在此条件下,桑葚出汁率为86.37%,与理论值88.10%接近。实验表明微滤技术对桑葚汁不仅有很好的抑菌效果,且对桑葚汁的褐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