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篇 |
综合类 | 31篇 |
化学工业 | 16篇 |
金属工艺 | 58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14篇 |
矿业工程 | 6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9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无线电 | 2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篇 |
冶金工业 | 82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53.
无锌花镀锌板光整后下线时未发现灰色斑点,但放置20余天后表面出现深浅不一的灰色斑点。针对这种表面缺陷,对灰色斑点处镀锌板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与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镀锌层晶界处含有大量的Fe、O元素,Zn元素较少;正常镀层处Zn元素较多,Fe元素较少。深浅斑点的出现与镀锌板所处的环境因素以及钝化效果和工艺有关。在一定的环境如高温或潮湿条件下,镀锌板锌粒间成为腐蚀的起点,导致锌层完整性的破坏。其次,钝化效果不好可能导致镀锌板出现钝化层不均匀的现象,造成钝化较薄的区域容易发生表面腐蚀。 相似文献
54.
ZDG—40冷冻干燥机加热系统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真空升华干燥过程优化控制目标函数及其优化控制方法,ZDG-40冷冻干燥机加热系统。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索贝氏体相变形核和长大的动态过程,利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一种含碳质量分数为0.42%的超级贝氏体钢进行了贝氏体相变的原位动态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贝氏体保温相变期间,贝氏体形核除了发生在原奥氏体晶界、晶内以及预先形成的贝氏体处,退火孪晶还引发贝氏体形核;在贝氏体长大过程中,后形成的贝氏体板条与先形成的贝氏体长大方向不同,使两者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互锁"现象,形成一种互锁的贝氏体微观组织.原位观察可以研究和分析贝氏体形核和长大的动态过程,为贝氏体相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6.
57.
设计了含Ni和无Ni两种纳米结构贝氏体钢种,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热处理实验,目的是研究Ni对等温淬火纳米结构贝氏体钢相变、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续冷却工艺不同,在等温淬火过程中,Ni元素的添加降低了贝氏体相变驱动力,减少贝氏体体积分数,同时使TTT曲线右移,减慢等温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此外,在等温淬火后,Ni元素的添加提高钢的冲击性能,但由于贝氏体量的减少和残余奥氏体的增多,使钢的拉伸性能降低。其次,随着相变温度的升高,含Ni钢和无Ni钢的强塑积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58.
低碳钢Q235B奥氏体化后淬火得到马氏体组织,然后在室温下进行多道次轧制,总压下量分别为50%与70%,随后在500~650℃退火2 min制备低碳超细晶粒钢,研究轧制压下量对超细晶粒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演变,用能谱仪分析析出物颗粒化学成分,在Instron-5969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冷轧+退火马氏体起始组织可以制备超细晶钢,强度相比原始钢强度提高近一倍。此外,随着压下量的增加,再结晶温度降低,渗碳体颗粒易长大,不利于超细晶钢机械性能的提高。相同退火工艺下,压下量增加,铁素体晶粒及渗碳体尺寸长大,其综合机械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9.
摘要:设计了马氏体起始相变温度(Ms)以上和以下2个不同温度等温淬火试验,结合热膨胀仪、扫描电镜显微组织、X光衍射和拉伸试验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对比于Ms以上温度等温淬火试验,Ms以下等温淬火对中碳贝氏体钢相变、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相变可以发生在Ms温度以下,且其相变动力学被明显促进。相比于Ms以上温度等温淬火,M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虽然可以加速相变动力学,但导致强度和伸长率下降,因此降低了最终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M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试样组织内部出现了大量的回火无热马氏体(AM)和少量的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RA)。因此,M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未必优于Ms温度以上等温处理后组织性能,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成分和工艺。 相似文献
60.
摘要:采用盐浴实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实验和磨损实验等手段,研究了配分工艺对中碳Ti 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配分工艺处理下的组织演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主要由回火马氏体、渗碳体、(Ti,Mo)C粒子组成。随着配分时间的延长和配分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数量减少,马氏体板条厚度增加,边界钝化。此外,随着配分温度从310℃提高至400℃,抗拉强度、硬度和低温冲击韧性同时下降,分别降低约250MPa、56HV和15J。最后,Ms以下温度配分(310℃)试样的耐磨损性能明显优于Ms以上温度配分(400℃)试样。Ms以下温度配分试样磨损表面形貌以塑性变形为主,Ms以上温度配分试样磨损表面以犁沟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