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3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针对箱体类零件加工环境建立虚拟生产加工系统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包括基础核心层、制造系统层、界面层的三层结构。在体系结构建立的同时描述了体系结构中各部分的设计方法及实现方式。文章还以实例描述了设计过程和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再热、回热朗肯循环基本特性基础上,对压气机和回热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先后加入二次回热和分级压缩对循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效果显著:优化后的循环在压气机出口压力为30MPa时,相对于再热–一次回热循环热效率和净输出功分别提高了17.69%、6.42%;较一次回热–再热–分级压缩循环热效率提高了22.28%,换热器中平均换热温差降低了70.78%,换热器中不可逆损失降低了69.82%,最高循环热效率达到了43.9%。最后选取压气机进、出口压力等5个参数作为决策变量,对循环热效率、循环净输出功、循环总不可逆损失进行多目标优化,并通过设定各目标贡献系数得到了相应最优循环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黄翅大白蚁的分布及危害林木状况,内部器官中的消化、生殖系统的剖析、蚁群的组成和分工、蚁巢菌圃和储料、成熟蚁群的分群特点以及并巢合群自然演替状况的研析,最后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环境中温度和流速对N80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探讨N80碳钢在超临界CO2环境中的腐蚀机制。方法利用高压釜进行失重和电化学测试,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腐蚀形貌观察和腐蚀产物成分分析。结果当温度为40℃时,腐蚀速率最小,电化学阻抗随时间延长持续减小,此条件下并没形成FeCO3保护膜。升高温度导致腐蚀初期的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然而腐蚀某个时刻后,电化学阻抗突然增大,意味着FeCO3保护膜的形成。温度越高,腐蚀24 h后的阻抗越大,产物膜越致密,保护性越好。另外,腐蚀失重速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电化学测试也表明流速越大,阻抗越小,腐蚀电流密度越大。SEM形貌分析表明,流体流动破坏了FeCO3膜的致密度,降低了其对N80碳钢基体的保护作用。结论尽管升高温度加速了N80碳钢的腐蚀,但却有利于保护性FeCO3膜的形成。温度越高,FeCO3膜越致密。流体流动破坏了保护性FeCO3膜的致密性,加速了N80碳钢腐蚀。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神经控制的方法,选择轴承的残磁大小、检测距离与轴承套圈的直径大小为系统的控制输入变量,应用MATLAB软件建立退磁机交变电流的自适应模糊推理控制器,根据80组实验数据值进行网络训练,自动生成各控制变量的隶属函数分布与模糊控制规则等.通过对退磁机交变电流的模糊神经控制系统仿真表明,基于模糊神经控制的退磁机交变电流控制,能得到很好的退磁机交变电流控制效果,从而实现轴承残磁余量的理想控制,解决了采用经典控制时因很难建立精确数学模型而无法控制的难题,为轴承自动化生产中残磁余量的有效、快速退磁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6.
模因内三角概率选择混合蛙跳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化拱架型多头贴片机贴装顺序,建立了贴装顺序数学模型。按照三角概率分布选择多只蛙实现模因进化的策略,改进混合蛙跳算法,构建模因内三角概率选择混合蛙跳算法,解决了贴装顺序优化问题。实验表明,新算法具有比混合蛙跳算法更高的收敛率,比基因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及更高的收敛率,有效解决了贴装顺序优化问题。通过算法参数分析得出,随着蛙群个体数量的增加,算法能够得到更优解;模因组数对算法的影响小于蛙群的个体数量;对应不同蛙群的个体数量,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模因组数,使算法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直叶片垂直轴风机风轮进行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获得在不同风轮设计参数下风轮的转矩.通过以风轮功率最大为性能指标,选取对风轮功率有直接影响的叶片安装半径、叶片弦长、叶片数和叶片高度四个主要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对风轮参数进行优化,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直叶片垂直轴风机风轮空气动力性能最优的一组风轮参数为R=1.05m,N=5,C=0.14m,H=1.4m.所得到的最优解与一般优化设计所得的结果类似,能够达到对直叶片垂直轴风机风轮进行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元器件取料、贴放顺序是影响印刷电路板(PCB)贴片机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拱架型多头贴片机建立以时间为研究对象的取料、贴放顺序优化数学模型.给定解的整数编码形式,利用差分算法解决此优化问题.将迁徙操作思想引入差分算法,建立带迁徙操作的差分算法,并给出算法流程及实现方式.通过实验选择差分算法的较佳参数,用两组实验将差分算法、带迁徙操作的差分算法与遗传算法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差分算法、带迁徙操作的差分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拱架型多头贴片机元器件的取料、贴放优化问题,且优化结果较遗传算法好.  相似文献   
19.
大负攻角下汽轮机末级动叶栅二维分离流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光宇  俞茂铮 《汽轮机技术》2000,42(5):282-286,268
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及压力修正算法,结合κ-ε湍流模型求解二维稳态雷诺时均N-S方程组,对一透平动叶栅在不同负攻角条件下的分离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根据计算结果对大负攻角条件下叶栅二维分离流动的特点以及攻角对叶栅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CAD/CAM集成的特征识别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各个模块的功能,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