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85篇
能源动力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新建主干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牵涉面广 ,部分内容仍属于研究前沿 ,因此如何开展教学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颇为困惑的。本文根据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留大作业并且以论文报告答辩形式进行考核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科研的兴趣 ,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52.
贾欣雨  朱颖心  曹彬 《建筑科学》2021,37(2):1-7,14
为明确目前航站楼采用的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能否满足旅客热舒适需求,本研究于2019年6月—9月选取我国6座大型航站楼,在值机大厅和候机大厅的座椅区进行了室内环境参数测试和旅客热舒适主观问卷调研,共回收902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夏季座椅区的旅客更加偏好中性偏冷环境,偏好温度为24.6℃,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尽管座椅区的旅客看...  相似文献   
53.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在比较研究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建筑发展现状,提出分阶段和Q-L二维评价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综合采用AHP方法及Delphi专家咨询法,对绿色建筑评估的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能源、建材和水等各专项的技术专题研究;开发了配套的绿色建筑评估软件和包括建材、绿化和结构体系等在内的基础数据库;从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通过在30多个工程项目中的试点评估,以及在多部国家和地方标准中的应用,检验了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4.
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与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木琳  李震  舒海文  蒋爽  朱颖心 《暖通空调》2007,37(8):149-153,148
结合一典型工程介绍了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对传统系统和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只有在一定的优惠政策下,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才在经济上可行。对海水取排水区域温度场的模拟结果表明,在规模适度和合理设计取排水口位置的条件下,海水的温升满足国家海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5.
朱颖心  林波荣 《暖通空调》2012,42(10):9-14,25
针对当前公众面对多种不同类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困惑,对国外一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简介和剖析,总结了不同类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优缺点,重点剖析了LEED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绝对不能盲目采用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而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气候资源条件制定和改进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更重要的是要从他人的教训中获得教益。  相似文献   
56.
测试了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受试者的主观热感觉,建立了热感觉与室内操作温度的对应关系。在夏季,人们对偏热环境的耐受力强于PMV预测结果;在冬季,人体对于偏冷环境具有适应性,若室内温度偏高,人会感觉不适,实际热感觉高于PMV预测值;由于供暖条件的差异,长期生活在我国南方的人冬季对于偏冷环境的适应性要强于北方人。  相似文献   
57.
不同风系统末端装置的能效比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设计与运行角度对3种常见空调系统形式--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定风量系统、变风量系统的末端能效比进行了比较,比较内容包括市场典型厂家风机盘管、空调机、新风机单机末端能效比及考虑新风机后的综合末端能效比;同时对比了几栋大型公共建筑案例设计及实际末端能效比.结果表明,由于设计选型偏大等多种因素,设计末端能效比仅能达到市场综合末端能效比的一半.在设计阶段,输送相同的冷量,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能耗为全空气系统的一半左右.除了运行良好的变风量系统,实际末端能效比均比设计值有所下降.从实际案例来看,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实际末端能效比在13左右,变风量系统为6,定风量系统只有4.  相似文献   
58.
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决策阶段,应用模拟计算工具参与方案设计阶段的节能设计可实现在"源头"降低建筑能耗.本文详细分析了方案设计过程、建筑师需求和可获得的建筑信息,并总结了方案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拟辅助方案节能设计的框架和工作流程,讨论了面向方案节能设计的模拟计算工具应满足的功能要求,为研究方案阶段节能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人体在热环境中的生理响应机制,综述了国内外基于生理指标的人体热舒适、工作效率和长期健康的研究现状,指出生理指标在评价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热舒适研究只能作为一个辅助评价指标,并提出了生理指标在评价热舒适、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路线。  相似文献   
60.
上海属于非集中供暖地区,当地居民所形成的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自由运行供暖模式是供暖能耗处于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对224户使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供暖的住宅能耗进行了调查,同时分别选取使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和燃气壁挂炉+地板供暖模式的各10户居民进行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自由运行供暖模式的能耗很低,室内环境状况较差,但居民能够通过供暖设备的使用改善自身的热舒适;随着全空间供暖设备的增加,供暖能耗将显著上升,同时供暖模式的改变将逐渐改变该地区居民的适应性,带来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