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重庆南川、綦江、涪陵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样品为例,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研究页岩储层孔隙、微裂隙的发育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有机质纳米孔、骨架矿物溶蚀孔、黏土矿物粒间孔等多种成因-形貌孔隙,主要储集空间是吸附能力强的纳米级孔隙,以有机质纳米孔尤为重要。结合定性与定量观测结果,建立页岩储层孔隙类型与孔径分布间的对应关系,证明有机质与骨架矿物孔隙分别对应页岩储层孔隙集中发育的两个端元。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物料运输调度效率,减少作业时间,将2批次物料投递问题划分为3个阶段,将3个阶段的总作业时间最少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定义单双向车道约束和运输车辆路口会车约束,并引入多种群遗传算法,研究了多台物料运输小车的物料投递作业调度模型及算法。与单种群遗传算法和某公司历史数据相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避免局部搜索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系统的运算精度与速度,减少物料配送时间,可靠性高。该研究结果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也为多批次物料投递作业优化及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富硒对雪樱子成分的影响,测定富硒和非富硒雪樱子中健康有益成分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雪樱子成分的基础上,根据所含成分的丰度测定雪樱子根、茎、叶、花4 个部位的多酚、黄酮、矿物质含量,并比较富硒与非富硒雪樱子中这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发现富硒雪樱子的多酚、黄酮、矿物质含量(锌除外)普遍高于非富硒雪樱子,其中富硒雪樱子叶片的含量变化最明显,多酚含量增长65.9%,黄酮含量增长95.4%,钙含量增长39.5%,铁含量增长16.8%,铜含量增长297.5%,硒含量增长1 050.0%,钼含量增长110.7%,钴含量增长300.0%,铬含量增长207.7%,而锌含量降低76.4%。上述数据表明富硒促进了雪樱子各部位中多酚、黄酮及大多数矿物质含量的提升。因此,探讨富硒雪樱子的健康有益成分的变化,可为富硒雪樱子保健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开展致密砂岩可动流体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可有效提高储层开发潜力评价的准确性。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典型致密砂岩样品,联合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测、X射线衍射分析、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测试,分析了黏土矿物及孔喉特征对可动流体分布的影响。根据致密砂岩的孔隙类型,将其划分为“粒间孔—溶孔—晶间孔型”、“溶孔—晶间孔型”及“晶间孔型”储层。砂岩样品的可动流体百分数介于9.39%~78.79%之间,平均为41.63%,且与渗透率呈中等正相关性。研究发现,黏土矿物的存在不利于流体的可动性,半径>200μm区间的孔隙与半径>1μm区间的喉道有利于流体的可动性。伊利石含量较高,呈搭桥式分割孔隙,对流体的可动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粒间孔—溶孔—晶间孔型”砂岩中半径>200μm区间的孔隙占比较高,同时半径>1μm区间的喉道占比大于50%,可动流体百分数较高。“溶孔—晶间孔型”砂岩的可动流体百分数变化较大,但随着溶孔的增多、晶间孔的减少,孔喉对流体的束缚性减弱,可动流体百分数增高。“晶间孔型”砂岩以半径<200μm区间的孔隙为主,同时半径<0.5μm区间的喉道占比大于... 相似文献
15.
煤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是揭示煤层气体赋存富集机理与扩散运移规律的基础。以阳泉矿区新景矿样品为例,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纳米级孔隙形貌直观观测,结合低温氮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对微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表征,以研究无烟煤微纳米级孔隙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煤储层纳米孔广泛发育,形貌特征复杂,类型包括植物细胞结构残余孔、镜质体基质气孔、有机显微组分间孔、黏土矿物孔隙、石英粒内孔、组分间孔、微裂隙等,与微米级孔隙共同构成完整的煤孔隙系统;煤样孔隙主体处于纳米量级,平均孔径约为39.31 nm,80%以上储集空间分布于100 nm以下,集中在10~40 nm;纳米孔分形维数介于2.72~2.90,显示较强的非均质性。储集空间的定量表征显示储层纳米级孔隙极为发育,炭质纳米孔是纳米孔中绝对优势的发育类型,微米级孔隙有一定发育程度,微裂隙发育较差。这样的孔隙结构特征是造成无烟煤吸附能力强而渗透能力较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